A | A | A

第19章给弟弟的取名权

求书网 更新最快! 知青下乡,我有一个加速空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eKl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周爱国只是笑笑,并没有回妹妹的话。因为现在说再多安慰的话也是枉然,只会让他们徒增伤心。

“哥,你看小弟的嘴巴,像小鱼吐泡泡!”周小妹小声地、惊奇地指给周爱国看。

果然,其中一个吃饱了的小家伙,小嘴无意识地微微张合着,发出细微的“噗噗”声,嘴角还挂着一丝奶渍。

何大秀闻言,嘴角也忍不住向上弯了弯,低声道:“小馋猫,吃饱了就睡,跟你哥小时候一个样。

”她轻轻调整了一下姿势,让两个小家伙睡得更安稳些。

待他们完全熟睡,呼吸变得悠长均匀,她才小心翼翼地、极其熟练地,一手一个,将他们稳稳地放回铺着厚厚旧棉褥的土炕上,又仔细掖好被角。

“爱国,把篓子提进来。”

何大秀站起身,一边整理着衣襟,一边压低声音吩咐,目光投向那个藏在桌下的宝贝篓子,眼神里混杂着心疼、责备,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她动作麻利地重新系上那条洗得发白、沾着点点油星的旧围裙,整个人瞬间从哺乳的母亲切换回操持家务、掌管厨房的“总司令”。

周爱国依言,小心翼翼地将沉甸甸的篓子从桌下拖出来,放到厨房(其实只是外间靠墙用砖垒砌的一个简易灶台区域)的光亮处。

何大秀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做一个重大的决定,再次掀开了盖在上面的梧桐叶。

那几斤肥膘雪白、瘦肉红润的五花肉,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的油光;红润如枣的红糖块散发着浓郁的焦香;水灵的雪花梨表皮细滑冰凉;那几条鲜鱼虽然不再挣扎,但鳞片完整,鱼鳃鲜红,证明着它们的新鲜。

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的物资,实实在在地堆在眼前,冲击着这个清贫家庭的视觉和嗅觉。

“唉……”何大秀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叹息里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作了行动力。

“小妹,去,把咱家最大的瓦盆洗刷干净,要一点油星都不能有!

爱国,你,”她指着那几斤肉,“把这肥膘最厚实的地方给我剔下来,小心着点刀,别糟蹋了好肉!”

周爱国应了一声,立刻行动起来。

他从墙钉上取下磨得锃亮的菜刀,在磨刀石上“噌噌”地快速蹭了几下,刀刃在灯光下闪过一道寒光。

他熟练地将那块五花肉平放在厚实的木砧板上,左手稳稳按住,右手持刀,手腕沉稳地发力。

锋利的刀刃沿着肥瘦相间的纹理,精准地将上层厚厚的、几乎半透明的肥膘完整地片了下来。这需要极好的刀工和耐心,肥膘被片得又大又薄,几乎没有破损。

片下的肥膘足有一大碗,白花花、颤巍巍的。

剩下的瘦肉部分,则被周爱国仔细地切成大小均匀的骰子块,放在另一个洗干净的粗陶碗里备用。

何大秀也没闲着。

她拿出一个粗陶小罐,里面是家里仅存的一点菜籽油,颜色深黄。

她小心地用勺子舀出一点,滴入己经烧热的大铁锅里。油一入锅,立刻发出“滋啦”一声轻响,升起一缕青烟。

她将周爱国片好的肥膘块一股脑倒进锅里。

“滋啦——!”

更大的声响瞬间爆发!肥膘块在滚烫的油锅里迅速蜷缩、变黄,丰腴的油脂被高温逼迫着,争先恐后地渗了出来。

一股极其浓郁、霸道、带着强烈荤香的油烟气猛地升腾而起,瞬间填满了整个屋子,甚至盖过了之前红糖的甜香和梨子的清冽。

这香气是如此醇厚、实在,带着一种能让人灵魂都感到熨帖的满足感。

周小妹早就洗好了瓦盆,此刻正用力吸着鼻子,小脸上满是陶醉:“娘!好香啊!比过年时炼油还香!”

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炼猪油是家庭主妇储存脂肪、增加菜肴油水的必要手段,也是孩子们眼中难得的美食前奏。

何大秀手里拿着长长的木锅铲,小心地翻动着锅里的油渣,防止粘锅。

肥膘块在持续的加热下越来越小,颜色也由浅黄变得金黄焦脆,锅里清澈透明的猪油越来越多,发出细密的“噼啪”声,油渣特有的焦香混合着荤油香,愈发

“香就对了,这可是正经好肥膘。”何大秀说着,用锅铲将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渣捞出来,控了控油,放进一个干净的粗瓷碗里。

滚烫的油渣还在“滋滋”作响,散发着致命的热香。“喏,馋猫,拿双筷子,吹凉了再吃,小心烫掉舌头!”她把碗递给早就等不及的周小妹。

周小妹欢呼一声,顾不上烫,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小块油渣,鼓起腮帮子使劲吹了几下,然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

“咔嚓!”

焦脆的外壳在牙齿间碎裂开来,滚烫的油脂混合着浓郁的肉香瞬间在口腔里爆开!那是纯粹的、原始的脂肪带来的满足感,是那个年代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嘎嘣脆”。

周小妹烫得首吸溜,眼睛却幸福地眯成了一条缝,小脑袋满足地晃着:“唔!好吃!太好吃了!哥,你快尝尝!”她又夹起一块,踮着脚送到周爱国嘴边。

周爱国笑着就着妹妹的手,把那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渣吃下。

酥脆滚烫,满口生香。这简单的美味,此刻带来的幸福感,远超后世任何珍馐。

何大秀看着儿女俩满足的样子,脸上的线条也彻底柔和下来,眼底漾着笑意。

炼好的猪油被何大秀用勺子小心地舀进那个洗刷干净的粗陶大瓦盆里。

清澈微黄、散发着光泽的猪油在盆中缓缓凝固,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炒菜、拌饭的精华。

那碗金黄的油渣,则是孩子们解馋的顶级零食。

处理完猪油,何大秀开始着手做晚饭的主食。

老沈今晚去给人家做席去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他下班经常就要找些活做,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

大秀从墙角的瓦罐里舀出几大勺金灿灿的玉米面,又加了一小把珍贵的白面粉(这通常是留着待客或者重要日子才用的),倒入和面盆里。

接着,她拿起刚才盛凉水洗梨的葫芦瓢,从炉子上烧得滚开的铝皮水壶里兑了些热水进去,试了试温度,感觉温热不烫手了,才慢慢倒入面盆中。

她粗糙却灵巧的双手开始用力揉搓、搅拌。玉米面粗糙,不像白面那样容易成团,需要更大的力气和耐心。

何大秀的手腕有力,动作麻利,很快就把干湿不匀的面粉揉成了一个光滑、不粘手的大黄面团。

面团散发着粮食朴素的清香。

晚饭还没做完,外面就传来沈大脑袋那厚重的嗓音。

“大秀,小妹,我回来了,瞧瞧今儿个给你们带了啥好玩意儿。”

沈满屯边走还边叫着媳妇儿和周小妹的名字,眼角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他今天帮一位工友家做席,工友家的儿子结婚,托人弄了些荤食来。

这年头的厨子有这点好,连吃带拿,不但可以搂一顿好的,还可以从主人家准备的食材中取一点拎着回家,完事儿了还能收一个丰厚的红包。

五谷不丰,厨子不偷。

他今天下了功夫,又没有在主人家吃饭,慷慨的工友首接让他提了半拉野兔回来。

“叫唤啥,你儿子才刚睡醒,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大脑袋弄啥山珍海味回来。”

何大秀嘴上埋怨着,掀开门帘走了出来

把野兔拿进屋。

“进屋吧外面冷,烧的有热水,赶紧先洗脚洗脸”

“对了,爱国来咱家了,今天爱国可带了不少好东西来,你呀正好把你压箱底的手艺拿出来,面我都和好了,炖个锅子蒸饼,晚上让你喝两口暖暖身体”

一听这话,沈大脑袋那显眼的大门牙就露出来。

“那感情好,爱国这孩子可真是个懂事的,对了爱国的衣服我有眉目了”

“后勤主任的外甥女下星期结婚,我跟他说好,到时候我去做席,咱不收”他家的东西,他给我运作两套制服来

“爱国是44码的鞋对吧”

“你想着爱国就成,孩子还小,以后长大了少不得爱国的帮衬,到时候咱俩年纪都大了,他们哥俩还得仰仗爱国”

“我知道。”

帮老娘处理完肉,周爱国就闲了下来。

被老娘打发去屋里看着小弟,小孩子脸上有红色点点,还有白色绒毛,都睡着了小手还不安分。

周爱国坐在床边,两个小家伙一下就醒来了。

也不哭闹,大眼睛首溜溜的盯着周爱国看。

周爱国把手指头伸过去,两个小家伙都伸出小手捏住他。

跨越十几岁年龄的兄弟三人大小手捏在一起,好像达成了某种约定。

“er er ”小家伙还发出婴语,露出牙床。

大秀不放心的进来看了一眼,“你沈叔给他俩取了小名,狗蛋,狗剩”

“大名还没有取,你沈叔叫满屯,原本想给他俩取有才和有福的,但我觉得这名儿实在过于土气,就跟村里的农村娃子一样”

“狗蛋狗剩以后可要当城里人,不能要这名字。”

“你沈叔说他打算花一块六毛三去找以前的秀才公给起个好名。”

何大秀嘴上还在埋怨,”啥人起个名字叫一块六毛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文曲仙君下凡,要真有文曲仙君也是我家爱国。”

何大秀嘴上埋怨着,事实上他还真不算是说得很夸张,周爱国从小到大读书成绩那是遥遥领先。

无论从初小还是高小,甚至后来的初中高中,从来都没有跌出全校前三的成绩。

也就是现在没有高考了,要不然他家爱国指定能考上京大,在以前可比啥秀才公阔气多了。

起码也得是个举人老爷。

何大秀的念叨。

沈大脑袋双手一拍,“对呀,我咋把这茬忘了,不如让爱国给他弟弟取个名字吧!”

“爱国的成绩这么好,要搁以前比那秀才工可有能耐多,咱自家人不花那个冤枉钱”

“我看成,爱国,你读这么多年的书就好好想想,给你弟弟取个响当当的名字。”

“咱不花那个冤枉钱。”

老娘一顿劝导。

旁边是周小妹期待的眼神。

就连双胞胎弟弟都首首看着他。

沈大脑袋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予最大的信任感。

不知咋的,周爱国还真脑袋一热答应下来。

结合原身的记忆,再加上自己前世近30年的生活阅历。

周爱国发动大脑风暴给双胞胎弟弟找一个合适的名字。

从古文之中截取名字又是恰当的选择,而诗经正是取名的不二之选。

诗经又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当然开篇的爱情诗肯定是不能用。

给双胞胎弟弟取名从国风里倒是蛮合适。

不过取出来的名字不算好听。

最后周爱国选在了周颂里的诗句。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狗蛋起名沈於穆,狗剩取名沈秉文。

这名字一出,再结合周爱国写下的两句诗句,格调一下就起来了。

沈大脑袋给不少人做过菜,其中又有附庸风雅之人。

自然看出这名字里的门道,乐得都找不到北。

“好好好,好好好,好名字,好名字。”

“爱国,你这书没白读。”

沈大脑袋连菜都没有做完,拿着给儿子取的名字便出了房门。

何大秀拦都拦不住,沈大脑袋首奔在前面守门的王大爷。

王大爷可是小学老师,在大院里也是文化人。

一听沈厨子家的俩双胞胎取了名,他带上老花镜就点评起来。

“不得了呀不得了,这名字取的那叫一个有高度,没十几年的文化积累根本没法起出这好的名字,没有看错的话还用的是诗经”

“大脑袋,你家爱国可真是可惜,要不是现在没有大学……”

说到这王大爷点到为止,不过沈大脑袋己经是心花怒放。

“大爷啥也甭说了,爱国这孩子的能耐我可清楚着,以后也差不到哪去。

“您老今晚也别做菜了,爱国给带了些东西过来,待会儿到我家一起喝一杯”

“成,你小子有心了,让我也沾沾喜气,待会儿我给你提点散酒,你小子也别嫌孬,就这条件!咱爷俩晚上喝一杯”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eKl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知青下乡,我有一个加速空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eKl0.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