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实验室的中央,手里捏着一支荧光笔,目光扫过面前这群乌泱泱的学生。
他们像一群刚孵化的小鸡仔似的挤在门口,有的抱着笔记本,有的拿着申请表,甚至还有人举着“求内测”的手绘牌子。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得整个房间闪闪发亮,仿佛这里不是高中实验室,而是未来科技博览会的主会场。
“安静!”我一嗓子吼出去,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三圈半。
人群骚动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叽叽喳喳的状态。
“你们听我说——”我跳上实验台,一脚踩翻了个烧杯,玻璃碎裂声瞬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我们‘星辰科技’现在只招募成绩前50%的同学!重复一遍,是前50%!不是前50名,是全校排名!”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立刻举起手:“那如果刚好卡在第50.1%呢?能不能通融一下?”
“不能。”我斩钉截铁地说,“科研不讲情面,就像量子力学不讲道理一样。”
林可儿在一旁敲着键盘,嘴里嘟囔着:“这都算哪门子类比……”
沈依则坐在角落里调配药剂,一边哼着童谣一边往瓶子上贴二维码标签,看起来像是个温柔的巫婆在炼制魔法药水。
夏悦站在白板前,正在用金丝眼镜(虽然她根本不需要)推着一张张报名表,神情严肃得像个面试官。
“周宇,你真的要亲自测试每个人的情绪稳定性吗?”她转头问我。
“当然。”我拍了拍桌上的“情绪稳定仪”,那是我昨晚熬夜赶工出来的小玩意,外形像一台老式收音机,上面还插着几根闪着红光的灯管,“毕竟咱们不是招实习生,是组建一支能扛住爆炸、火灾、化学泄漏的超级科研小队。”
“你确定它不会把人吓哭?”她挑眉。
“那就说明他不够稳定。”我耸肩,“哭出来总比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强。”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们就像在进行一场荒诞的选秀节目。有人因为紧张被仪器判定为“高风险候选人”,也有人冷静得像是机器人,甚至有个女生在测试时还微笑着跟我聊起了最近的物理作业。
“我觉得你们这个测试有点不公平。”那个戴眼镜的男生终于轮到了自己,他盯着仪器看了半天,突然说,“它的原理是通过心率和呼吸频率判断情绪波动,但如果一个人长期练习冥想或者气功,这些指标就会变得非常平稳。”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说得对。”
他一怔:“啊?”
“所以你通过了。”我把表格递给他,“欢迎加入星辰科技。”
他接过表格的时候,眼睛亮得像刚充完电的LED灯。
随着第一批成员的筛选完成,我们开始进入真正的团队建设阶段。
“大家注意!”我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星辰科技·第一次全员会议,“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一个临时的试用团,而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的科研团队!”
“哇哦——”人群中响起一阵掌声。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把实验室整理干净。”我指着满地的试剂瓶和乱七八糟的电线,“否则连开会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实验室整顿行动”开始了。
林可儿负责数据恢复,她一边敲代码一边吐槽:“谁把防脱药剂的数据夹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了?这是怕老师发现吗?”
“是我。”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当时怕被班主任没收嘛。”
“你这思维简首逆天。”她翻了个白眼,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屏幕上跳出一个个恢复的文档。
夏悦则拿着分类夹和记号笔,一本正经地给每一份资料编号,偶尔还会停下来认真思考:“这个配方应该归到‘皮肤护理’还是‘植物提取物’?”
“随便啦。”我摆摆手,“反正迟早要电子化。”
“不行。”她坚持道,“秩序感是团队效率的基础。”
沈依则默默地在每个关键药剂样本上贴二维码,然后用手机扫描了一下,轻声念叨:“护肤水A型……己入库。”
就在大家各司其职忙碌的时候,我无意间翻开了一页泛黄的笔记。
封面上写着一行字:
“父亲遗留”
我的心猛地一沉。
这不是我写的字迹,也不是任何一位团队成员的手写体。纸张己经有些泛黄,边角微微卷起,显然是被人反复翻阅过。
我翻开第一页,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分子结构图,还有一些我看不太懂的公式。最底下有一行小字:
“能量转换装置原型设计草图——2010年3月7日”
我的手指停在那行字上,心跳莫名加快。
就在这时,林可儿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喂,你又在发什么呆?”
“没事。”我把那页笔记合上,塞进了口袋,“继续干活吧。”
我们很快进入了职责分工环节。
为了公平起见,我提出采用“轮岗制+技能考核”的方式,先让大家尝试不同岗位,再根据表现分配正式职位。
林可儿当场拿出一副自制的虚拟职位卡牌,上面画着各种搞笑的职业形象:研究员、技术员、后勤官、宣传大使、数据分析师……
“这画风太中二了。”夏悦看着卡牌忍不住笑出声。
“中二才有记忆点。”林可儿得意地扬起下巴。
大家轮流抽取卡牌,每个人都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角色设定。
“我是材料调配师!”沈依轻轻晃着手中的卡片。
“我是市场推广官!”夏悦戴上她的“金丝眼镜”。
“我是首席科学家!”我夸张地挥舞手臂。
“你不是己经是了?”林可儿翻了个白眼。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沈依突然喷了一瓶“冷静喷雾”。
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放松下来。
“这是我新调配的镇定剂。”她微笑着说,“专治各种吵闹。”
“下次开董事会记得多喷两下。”我嘀咕。
最终,我们确立了初步的团队架构:
林可儿:技术攻关与数据分析
夏悦:市场推广与客户关系维护
沈依:材料调配与供应链管理
我:统筹全局,制定研发计划
其他成员则按照各自兴趣分成了多个小组,分别负责产品测试、用户反馈收集、宣传策划等任务。
“我们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什么?”夏悦在会议上问。
“可控能量转换装置。”我毫不犹豫地说。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这会不会太难了?”有人小声问。
“科研从来不怕难。”我站起身,拿起那支重点标记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改进,而是颠覆性的创新。”
“听起来像是要造核聚变反应堆。”林可儿嘀咕。
“差不多。”我咧嘴一笑,“只不过我们是从零开始。”
就在我准备宣布散会的时候,沈依忽然说:“刚才有个奇怪的订单到账了。”
“什么意思?”我皱眉。
“是一笔匿名赞助。”她调出电脑界面,“金额很大,而且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我们所有人都愣住了。
“是谁?”夏悦问。
“不知道。”沈依摇头,“但对方留言只写了两个字——‘加油’。”
我盯着那条信息,心里忽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就像是黑暗中,有人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我不知道那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一件事:
我们的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Kc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