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斜照进故宫红墙,李一柔踩着青砖跟在周鹤年身后,鞋底与斑驳的石面摩擦,扬起细小的尘埃。这些历经六百年踩踏的砖石,在阳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倒比首播间那些打了十层滤镜的地板更有故事。她怀里抱着陈立峰儿子自制的"文物检测箱",铁皮边角被磨得发亮,里面除了放大镜、光谱仪,还塞着周桂兰给的糖葫芦签子——不锈钢签头沾着去年的糖渍,此刻正随着步伐轻轻磕碰箱壁,发出细碎的叮当声。
"周老,咱们今儿首播看啥宝贝?"林美凤举着手机调试镜头,防风毛衣袖口露出半截护腕,那是她首播时跪久了落下的病根。她身后游客渐渐围拢,有人举着自拍杆,有人踮脚张望,呼吸间混着故宫特有的陈木香气和游客身上的防晒霜味。
周鹤年抚了抚金丝边老花镜,镜腿缠着医用胶布——那是他上个月摔碎后自己修补的。他在明代青花梅瓶的展柜前停住,枯瘦的手指隔着玻璃虚点瓶身:"就这只。"玻璃反光映出他眼角的老年斑,突然转身时,镜片闪过一道冷光,"但我要你们找的,是赝品。"
弹幕瞬间炸开:
"故宫里有假货?"
"周老这是唱哪出?"
李一柔从检测箱里掏出糖葫芦签子,金属凉意透过掌心。她学着周鹤年平日的模样,手腕轻转,签头在瓶身轻轻敲击。"当啷"一声,回音发闷,像敲在塑料桶上。她转头冲躲在镜头后的陈立峰儿子招手,男孩校服领口沾着今早实验时的蓝墨水:"小科学家,该你上场了!"
男孩抱着便携式光谱仪挤过来,仪器外壳贴着歪歪扭扭的贴纸:"真相探测器"。他的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显示屏蓝光映着他发亮的眼睛:"周爷爷说真品用的是苏麻离青料,这瓶子里......"突然倒抽冷气,鼻尖几乎贴上屏幕,"有现代化学染料!钙钛矿晶体结构!"
围观游客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穿汉服的姑娘摘下流苏耳坠凑近细看,退休教师模样的老人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里全是惊讶。周鹤年从袖中取出泛黄的鉴定报告,宣纸边缘被手指得起了毛边:"这是三个月前发现的赝品,故宫故意没换——"他顿了顿,枯槁的手指划过展柜玻璃,"就是要让大家看看,再高明的仿造,也藏不住时代的印记。"
林美凤突然红了眼眶,指甲无意识掐进掌心。她想起自己首播间那些号称"家传三代"的翡翠镯子,其实是批量生产的B货。镜头晃动间,她慌忙调整角度,却被眼尖的弹幕捕捉:"主播哭了?""是不是想起黑历史了?"
"家人们,还记得咱们'诚信联盟'的口号吗?"她吸了吸鼻子,故意抬高声调。弹幕瞬间整齐刷屏:"不藏真,不掩假!"
首播结束时,游客渐渐散去。周鹤年拉着李一柔到偏殿角落,青砖地面积着经年的尘土,踩上去像踩在棉絮上。他掏出个蓝布包,布料经纬间还嵌着细小的瓷片碎屑——那是他多年修复文物时落下的。"这是我老伴临终前补的围裙,"他展开布包,针脚歪歪扭扭,线色己经褪成灰白,"她总说,过日子跟修文物一样,要敢露破绽。"
李一柔摸出母亲的顶针,铜锈与围裙上的线头轻轻触碰。远处传来陈立峰儿子的喊声:"李奶奶,周爷爷!游客要咱们首播修文物!"声音在空旷的殿宇里回荡,惊起檐角两只鸽子,扑棱棱的振翅声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铜钱状的光斑。
暮色降临时,故宫首播间亮起暖黄的灯光。李一柔戴着白手套修补陶罐,镊子夹着金箔的手稳如磐石,却在看到陶罐上那道新添的裂痕时,突然想起陈守业藏在沙发缝里的过期药——有些伤口,藏着藏着就成了心病。周鹤年在旁讲解金缮工艺,枯瘦的手指蘸着大漆,在裂纹处点出一朵梅花:"看,这不是缺陷,是新生。"
弹幕里飘过:
"原来修复不是掩盖,是让伤痕发光!"
"求李奶奶出修补婚姻的教程!"
突然,镜头外传来争吵声。瓷美人举着锦旗冲进画面,锦旗边缘还沾着老家作坊的陶土:"李姐!我老家的瓷器作坊想转型,能不能......"她的话被王浩的大嗓门打断。王浩穿着印着"主播疗养院"字样的T恤,脖子上挂着心率监测仪:"还有我!我把基地改成'主播疗养院'了,就差个养生顾问!"
李一柔笑着往他们手里塞糖葫芦,糖衣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她转头看向镜头,无数点赞在屏幕上炸开,像极了陈守业家阁楼里漏下的月光。手机震动,家政公司发来消息:"有位网红县长找帮手,说要首播卖真·土特产。"她回复时,瞥见陈立峰儿子正在教游客用糖葫芦签子辨瓷,签头的糖渍在文物展柜的玻璃上画出歪歪扭扭的彩虹。
晚风卷起殿角的铜铃,叮咚声里,李一柔突然想起母亲常说的话:再花哨的把戏,也怕 daylight。而此刻的首播间,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掉滤镜,让真实的光透进来。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cTKw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