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姗姗猛地从公寓沙发上惊醒,茶几上的断笛复制品在台灯下泛着冷光。她摸了摸颈侧,那里还残留着被日军刺刀划伤的隐痛,可低头看见的却是平整光洁的皮肤。手机屏幕显示凌晨三点,朋友圈里还留着三天前参观抗战纪念馆的定位——原来在1945年的烽火岁月里拼杀的日日夜夜,不过是场漫长的"梦境"。
厨房传来微波炉的"叮"响,她机械地咬着加热过的饭团,目光却被电视新闻吸引。画面里,日本右翼团体正在靖国神社前焚烧史料,主播严肃播报:"民间收藏家意外发现疑似日军731部队实验日志..."任姗姗的手指骤然收紧,饭团掉在地上,碎屑与记忆里老周女儿的血渍重叠。
深夜的纪念馆格外寂静,任姗姗攥着工作证摸进文物库房。白天展览的郑成功八音盒复制品静静陈列,她鬼使神差地将断笛放在展柜玻璃上。月光透过天窗斜照,断笛突然发出细微的震动,展柜里的八音盒竟开始自行转动,齿轮咬合声中,熟悉的《天乌乌》旋律在空荡的展厅回荡。
眩晕感袭来的瞬间,她听见陈明最后的叮嘱:"记住,红鲤小组的使命永不终结。"再睁眼时,咸腥的海风灌进鼻腔,她正趴在1945年的泉州港码头,断笛真实地握在掌心,远处的钟楼指针停在1945年8月12日——距离日本宣布投降还有三天。
"任小姐?"熟悉的沙哑嗓音传来。老郎中戴着圆框眼镜,药箱上还沾着上次战役的硝烟,"你昏迷了三天,佐藤的残余部队正在突袭城西的难民营。"他掀开药箱暗格,里面不是草药,而是用油布裹着的微型胶卷:"这是地下党冒死从日军司令部偷来的,他们要在投降前毁掉所有罪证。"
任姗姗展开胶卷,瞳孔骤缩。照片上,日军正将成箱的文件装上货轮,码头工人里混着几个穿白大褂的身影——与她在"梦境"里见过的实验室研究员分毫不差。更令人心惊的是货轮烟囱的特殊标记,那正是当代新闻里提到的"幽灵商船"。
"必须在货轮离港前截获文件。"她握紧断笛,笛身的裂痕在月光下泛着暗红,"老周的女儿和阿青呢?"老郎中的手顿了顿:"阿青带着盲童们转移了,至于小周...她在昨晚的侦察中..."他没说完,任姗姗己看见药箱边缘沾着的红鲤刺绣碎片。
城西的难民营火光冲天,日军的刺刀在夜色中闪着寒光。任姗姗混在难民队伍里,断笛藏在旗袍盘扣间。当她看见佐藤弟弟举着喷火器逼近孩子时,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个本该在当代烧史料的人,此刻正在亲手销毁"活证据"。
"吹《十面埋伏》!"老郎中突然大喊。任姗姗反应过来,笛声骤响的瞬间,屋顶埋伏的武工队员掷出燃烧瓶,爆炸声中,她看见佐藤弟弟的军靴踩碎了老周女儿的发簪。断笛与枪声交织,任姗姗在混战中摸到货轮跳板,胶卷上标注的"机密文件舱"就在眼前。
舱门打开的刹那,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成捆的文件上盖着"绝密"红章,任姗姗快速翻找,终于找到标注"人体实验报告"的铁皮箱。当她要搬走箱子时,头顶突然传来铁链滑动声——佐藤弟弟狞笑着现身,手中握着定时炸弹:"任姗姗,你以为能改写历史?这些罪证,都该陪着你下地狱!"
炸弹的倒计时发出滴答声响,任姗姗的目光落在舱壁的排水阀上。她想起上次战役的经验,猛地拧开阀门,海水汹涌灌入。佐藤弟弟踉跄着去抢炸弹,却被任姗姗用断笛刺中手腕。在他的惨叫声中,她抱起文件箱跃入海中,身后传来货轮爆炸的轰鸣,火光映红了1945年的夜空。
当她被渔民救起时,怀中的文件箱还在滴水。老郎中颤抖着翻开浸透的报告,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这日期...正是你'做梦'时在当代看到的新闻里提到的!"任姗姗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终于明白陈默那句"使命永不终结"的深意——有些历史,需要有人反复守护。
远处传来胜利的钟声,任姗姗握紧断笛。这一次,她不再是"做梦"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历史本身。当第一面红旗在泉州城头升起时,她知道,自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cTwl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