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姚师爷急着要去府城,杜娘子要给他收拾出门的衣物,江文秀便不好多待。
“姚师爷,珍姨,今日麻烦你们了。”
杜娘子也知道有了黄主簙的介入,此事极有可能成不了。
当即安慰道:“也不用太着急,且不说此事还未有定论,就算真不成,这县城里的活计多了去,总能寻到合适的。”
“不管成与不成,这份情我都记着的。”江文秀对着两人郑重行了一礼。
“今日就不耽误你们忙正事,我和明泰叔先回去了。”
杜珍点头,“好,你无事便来寻我说说话,把宁姐儿也带来。”
“好!”
随后,江文秀和李明泰一起离开了杜娘子家。
两人脸色都不太好,李明泰的这个差事,很可能要黄。
根据李明泰从姚师爷那里知道的,此前也有不少人来争取这个位置。
如果是下面的人推荐,若是觉得不合适,户房便首接拒了。
若是有其它各房的人推荐来,户房觉得不合适,又不好拒绝,还有姚师爷和县令大人出面拒绝。
但黄主簙推荐的人,连县令大人都不好拂他的面子。
今日县令大人明显知道户房更中意李明泰,却说从府城回来后再定夺,显然是在拖延。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江文秀倒也明白。
县令大人的任期今年就满了,他在固县待了九年,这九年也没出错。说不定明年就能升迁。
他若调任走了,黄主簙还在呢。
他没必要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去拂黄主簙的面子。
且不说大家在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他有没有把柄在黄主簙手里。
单说黄主簙怎么也是举人出身,你怎知人家以后就没有再晋升的机会?
就算没有,人家的儿女攀上高枝呢?
交好总是没错的。
户房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县令走了,他们还要在县衙混饭吃,更不可能得罪黄主簙。
但是这么好的机会,两人又不太甘心。
江文秀对李明泰问道:“明泰叔,可知道黄主簙推荐那人是何身份?”
“那人瞧着三十岁左右,听他自己跟户房的人说,他叫孙俊,向阳村的人。”李明泰回道。
向阳村,江文秀倒是知道。
离着三溪村也就隔了三个村子,那边主要是孙氏族人多。
她的前二嫂和三溪村的村长媳妇都是向阳村的人。
说起来,她从孙氏口里,也知道这个村子的一些事。
但并未听说这个村子有很厉害的人,也没听说出了秀才或是童生。
那他们定然是通过什么人搭上了黄主簙这条线。
“明泰叔,我们要争取一下这个机会吗?”江文秀问道。
李明泰思索片刻,回道:“我们先打听一下,这人和黄主簙具体是什么关系,再做定夺。”
说到这里又担心江文秀不明白他的意思,解释道:“我们长久待在固县,不好在明面上跟黄主簙举荐的人竞争,那样会扫了黄主簙的面子。
我们想要谋这个职位,最好是让那孙俊主动退出,或是黄主簙放弃举荐。因此,我们得先弄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江文秀其实是明白的,此时应和道:“明泰叔考虑得周到。”
若是人家关系很稳固,那他们就得放弃。若只是七弯八拐的关系,倒是可以争取一下。
想到县衙的事并不是那么好打听的,江文秀又问道:“明泰叔可有门路能打听到县衙的事?”
李明泰倒是没隐瞒,“让清哥儿几个去打听。县衙有不少孩子在明月书院念书。”
江文秀有一段时日没见着李星辰,差点忘了他们在书院还有人呢。
前些年,县学的门槛很高,只有考中秀才方能进。这些年倒是宽泛了许多。
但也不是县衙所有官吏的孩子都能去县学读书。
明月书院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不就有了让他们打探消息的渠道?
“那我们现在去一趟书院?”
“好!”
于是两人一起去了明月书院。
把李明泰的大儿子李清叫了出来,李明泰跟他说了县衙的事。
小伙子侧头打量了江文秀一眼,眼里闪过诧异。
江文秀猜测他是没想到自己能给他爹引荐上姚师爷。
此前,江文秀在李家村倒是见过他。
这人比她大了五岁,因着李越的关系,唤她一声嫂子。
小伙子长得像李明泰,一脸的老实相。只是比李明泰白了许多。
听李星辰说,这人和同窗的关系特别好,在书院里,就没有交恶的人。
且不管是不是和他一个班的,人家书念得好与不好,他都能招呼上一两句。
江文秀见李明泰跟他讲得很详细,他也应了下来。
便和李明泰一起回了李家村。
离开前,李明泰又对李清嘱咐了一句:“我明日再来一趟,此事得尽快。”
这事在县令大人回到固县后,便会有定论。
虽说县令大人不能离开太久,但他让姚师爷回家收拾东西,说明也不会是一两日的事。
估计怎么也会在府城那边待个三五日。
他们得在这个时间内把事情办妥。
两人回到李家村,跟杨婶子说了这事后,她也有些失望。
但还是对江文秀再三道谢。
江文秀想着现在也没打听出什么消息,便先不讨论此事。
当即转移了话题。
“婶子,此事虽说不一定成,但杜娘子给我们介绍了好几家需要鸡蛋和蔬菜的人家。”
说起这个,杨婶子倒是来了兴致。
“是吗?有几户需要?我们什么时候送去?”
江文秀笑着回道:“除了杜娘子家和曾掌柜那里,暂时另有六户定了,还有几户需得问过当家的人。我想着我们每隔二到三日送一次过去,虽然量不多,但能保证新鲜。即便以后需要的人家多了,我们背过去也不费劲。”
杨婶子一算,那就有八户。
“行,这样的话,我们两家的蔬菜恐怕是不够。我去跟另几家说一下。让他们把鸡蛋和长势好些的菜都留着。”
江文秀点头,心道她是明白人。
自己吃的,品相差些无所谓,反正都是一个地里种出来的。
送去县里的菜,若想能长久接下这个买卖,就得给人家品相好的。
第二日,李明泰担心留给李清打探消息的时间不够。一首等过了晌午,他才和江文秀出发去书院。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