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有时比筚路蓝缕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高山x的花环》所带来的巨大荣耀、泼天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赞誉与行业标杆地位,如同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唐雨橙和他的团队面前。
丰碑令人仰望,却也带来沉重的压力。树大招风,登顶之后,每一步都可能被放大审视。
他们深知,在鲜花与掌声背后,那些被触及利益的、被比下去的、被时代浪潮冲刷到边缘的势力(如王振邦之流),并未真正消失,只是蛰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反扑的机会。
“高处不胜寒啊。”李向北在一次核心团队的小聚上,抿了口茶,望着窗外京城初春尚未完全消融的积雪,难得地感慨了一句。
一年多的沉淀,并未消磨团队的锐气,却让每个人都添了几分沉稳与深思。
巨额财富的慈善分配,堵住了悠悠众口,赢得了道义高地,却也无形中拔高了外界对他们下一次出手的期待值——艺术上要超越《花环》,商业上要再创奇迹,社会价值上更要“响”得漂亮。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唐雨橙深以为然。
他放下手中的钓竿——过去这一年,他确实兑现了“休息”的承诺,在京郊的鱼塘边度过了不少宁静时光。
远离片场的喧嚣和谈判桌上的博弈,与家人相伴,女儿的脚伤痊愈后重新投入舞蹈训练的轻盈身影,
陪伴大儿子参加各类比赛并赢得奖项,关心他的生活状态,谨言也不负众望,明年才12岁的他就要参加高考。
实际上依照他参加竞赛的成绩,己经可以免试进入大学,而唐雨橙觉得自己的儿子年龄太小了,过早进入大学的学习不一定是件好事。
不过对于儿子想参加高考这事,他是举双手赞成,考上了也不一定非要去读吧!
至于唐雨橙的工作,其实他己经半隐退状态,主要是你不能一边赚钱,一边又担任重要职位。
所以教y局内部早就心照不宣地把唐雨橙放在边缘位置,体制内就是这样,只要你不身不犯大错误,其他情况都是可以谈的
李羡鱼温柔的笑语,都让他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然而,身为一个天生的创作者和掌舵者,蛰伏只是蓄力,宁静之下,创作的渴望和对市场脉搏的敏感从未停止。
“休息够了,是该动动了。”唐雨橙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市场冷却?我看是酝酿着新的风暴。
观众的口味在变,技术也在变,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得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子孙后辈留下些什么,俩儿子以后不知道走哪一门,包括舅舅的孩子等等。
家族里的人,只要以后不搞创业,不违法犯罪,他们这些长一辈的人趁着能赚钱,多努力一些,让子孙后辈过上想过的生活。
他看向围坐的伙伴们:c光导演眼神依旧锐利,但眉宇间多了些对艺术更深沉的思考;
李向北更加沉稳老练,对政策风向和市场数据的把握炉火纯青;
张来儿则始终保持着国际化的视野和对新兴事物的敏锐;
胡胜利和金利荣经过《花环》全球发行的历练,眼界和能力都今非昔比。
“问题是,拍什么?”c光导演抛出了核心难题,也是萦绕在每个人心头许久的问号。
“《花环》把战争、军人、牺牲、家国情怀推到那样的高度,短时间内再碰同类题材,很难超越,甚至容易被视为自我重复,炒冷饭。”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脑海中飞速筛选着可能的题材方向。
有人提议再挖掘一个震撼人心的军旅故事,比如抗美援朝、西沙海战,或者聚焦和平年代军人的奉献(如救灾、边防)。
但很快被自我否定。
《花环》珠玉在前,无论情感深度、社会广度还是艺术高度,都几乎做到了极致。
强行再做,容易落入窠臼,也未必能再获得军方如此力度的支持。
而且,在经历了《花环》的巨大成功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关注后,涉及军队的题材,其审查尺度和创作自由度,反而可能变得更加微妙和敏感。
胡胜利带来了市场调研报告:“现在市面上最火的是武打片、喜剧片、还有带点惊悚元素的娱乐片。
实际上人都需要学习的,胡胜利,现在己经深深热爱这一行了,投入与回报成正比。
能学到东西,每天和漂亮的美女青年打交道,甚至出门还有自己的粉丝
香港那边过来的片子,票房都不错。
我们资金雄厚,技术也不差,要不试试?” 他列举了几个热门剧本创意:江湖恩怨、都市奇情、夺宝探险。
金利荣也补充:“特效技术发展很快,国外科幻大片(如《终结者》)很吸引眼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
” 这个提议让年轻的团队成员有些兴奋。
但c光导演立刻皱眉:“商业片可以做,但我们现在去做纯粹的武打喜剧、或者模仿好莱坞科幻?
那还是‘唐氏映像’吗?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深刻的社会洞察、扎实的人物塑造、撼动人心的现实主义力量!
为了赚钱而赚钱,丢掉了这个根,我们和那些被我们超越的‘旧势力’有什么区别?”
他的话掷地有声。
张来儿也表示赞同:“国际市场或许需要多元化,但我们的根基和品牌形象,是建立在《当幸福来敲门》《花环》的厚重之上。突然转向纯娱乐,风险极大,可能两头不讨好。”
李向北拿出厚厚一摞剪报和内部资料:“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继续深耕现实主义。
但不是战场,而是当下!大家看看现在社会上在发生什么?
” 他指向的资料标题触目惊心:《物价闯关阵痛,百姓菜篮子承压
这才是最鲜活、最深刻、最能引起全民共鸣的题材!” 李向北语气激动,“就像我们拍《花环》,拍的是战场,但打动人的是人性,是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
现在,新的‘战场’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拥挤的火车厢、喧嚣的菜市场!这里有比虚构更精彩的戏剧冲突,有比英雄更值得书写的平凡人的坚韧!”
c光导演的眼睛亮了,他拿起一份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面临困境的深度报道,手指轻轻敲击着:“这个角度……有力量!拍好了,就是一部反映时代阵痛的史诗!”
张来儿提出了另一个思路:“或者,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历史?
比如清末民初的变革,知识分子的彷徨,或者建国初期那些激情燃烧又充满曲折的岁月?
这类题材有深度,有历史纵深感,如果拍好了,艺术成就可能极高,在国际电影节上也有竞争力。” 她提到了谢晋导演的《芙蓉镇》以及国外一些经典历史剧的成功。
唐雨橙认真听着,点点头:“历史题材确实是一座富矿。
但这类题材,对史实的把握、人物的塑造、尺度的拿捏要求极高,投入巨大,周期长,而且……审查的雷区可能更多。”
他想起《花环》后期遭遇的“指导组”,历史题材的敏感性只增不减。
争论没有立刻得出结果,但“现实主义,聚焦当下”的方向,在李向北的强力推动和陈x导演的初步认同下,占据了上风。唐雨橙没有急于拍板,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
“闭门造车不行!所有人,放下手头工作,分组下去,深入生活!用你们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一个月后,带着你们找到的故事和思考回来!”
唐雨橙自己则选择了一条更“接地气”也更具挑战性的路——深入农村,特别是那些在改革大潮中既受益又面临新问题的地区
他隐去身份,以一个普通“文化工作者”的名义,住进了华北平原的一个普痛村子。
时间充足的时候,唐雨橙也在绞尽脑汁,把后世那些经典电影一个个放在台面,看看是否符合现在的社会情况。
(http://www.qiushuxsw.com/book/Kwcuj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