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候鸟未归时116

小说: 候鸟未归时   作者:婵婵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候鸟未归时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Tlul.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知道吗?"苟母突然压低声音,枯枝般的手指指向老梧桐树,"这树比我太奶奶的年纪都大。听老一辈说,当年逃荒的人走到这儿,就是靠着这树下的野果撑过了寒冬。"她的目光落在树瘤上那道狰狞的疤痕,"五八年大旱,树皮都被啃得见了白茬,可来年春天,它还是抽出了新芽。"

张沛用鞋底碾灭一截复燃的木炭,火星迸溅在青砖上:"可不是嘛!去年台风把西边那枝粗胳膊般的树杈掀了,我都以为它要挺不过去。谁能想到,断口处今年竟长出了七八个新芽。"他伸手摸了摸口袋,掏出把带着体温的种子,"这是今早赶集讨来的野葡萄种,听说沾着老树根的土,能长得格外旺。"

齐濮将酒葫芦递给谢阳,喉结在月光下滚动:"说起来,等葡萄架搭好了,得在横梁上刻些字。就刻...刻'萤火照夜路,葡萄酿丰年'咋样?"他的声音有些发涩,"我爹生前总念叨,咱们庄稼人啊,一辈子就盼着春种秋收,盼着子孙满堂。"

谢阳仰头灌了口酒,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他望着新砌的砖墙,砖缝里还嵌着几星未干的泥浆:"记得刚动工那会儿,小顺子天天蹲在旁边当监工,拿着根树枝指手画脚,说厨房窗户要开成星星的形状,这样月光就能溜进来帮阿巧烤饼干。"

苟母从围裙兜里掏出块蓝花布,仔细包好剩下的麦芽糖:"说起阿巧,这丫头前儿个还问我,能不能把萤火虫的光缝进衣裳里。"她的嘴角泛起笑意,"我应下了,等新房收拾停当,就教她用萤石粉染布,做件会发光的小褂子。"

夜风突然卷起几片枯叶,在火堆旁打着旋。张沛起身将孩子们散落的薄毯掖好,指腹擦过小顺子脸上的草屑:"也不知这些娃娃长大了,还记不记得今晚。"他的声音突然哽咽,"我十三岁离开老家,再回去时老灶台早塌了,只在瓦砾堆里捡着半块烧黑的陶碗。"

"会记得的。"齐濮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葡萄藤的纹路,"我家那小子,前儿个把偷藏的水果糖纸都贴在了墙上,说要等葡萄结果了,就用糖纸包着送给最亲的人。"他的目光扫过熟睡的孩子们,"咱们守着这方天地,把日子过成糖,他们咋会忘?"

谢阳将外套轻轻盖在阿巧身上,女孩嘟囔着往温暖处蹭了蹭。他捡起地上的玻璃瓶,萤火虫的微光在掌心流淌:"其实啊,我偷偷留了个心眼。"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新房地基下埋了坛酒,等小顺子考上大学,阿巧披上嫁衣那天,咱们再挖出来喝。"

苟母的眼睛突然发亮,布满皱纹的手摸索着胸口:"我这儿也藏着宝贝。"她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枚银锁片,"这是阿巧满月时我打的,本想等她出阁再给。现在想着,不如挂在葡萄架上,权当给咱们的园子镇宅。"

老梧桐树的影子渐渐爬过孩子们的脚踝,蟋蟀的琴声不知何时换成了纺织娘的吟唱。张沛从墙角摸出根竹笛,放在唇边试了试音:"来首《月光谣》吧?小时候我爹总在月下吹这个,说能把好梦引到娃娃们的枕头边。"

悠扬的笛声在夜空中飘荡,阿巧的睫毛轻轻颤动,嘴角溢出甜甜的笑。小顺子无意识地攥紧玻璃瓶,萤火透过指缝漏出来,在草席上洒下点点星光。谢阳望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老话——人间至味是清欢,最暖莫过灶火明。

"往后啊,"苟母望着星空,声音轻得像月光,"咱们就守着老灶台的余温,看着葡萄藤爬满墙,听着孩子们的笑声装满院子。"她的手指抚过老灶台斑驳的陶砖,"任外面风雨再大,只要这儿的火不熄,家就还在。"

笛声渐歇,夜更深了。玻璃瓶里的萤火虫终于安静下来,老梧桐树的影子温柔地笼罩着熟睡的孩子。大人们围坐在渐弱的火堆旁,轻声细语,继续编织着比星河更璀璨、比岁月更绵长的烟火故事。而在这方被月光笼罩的天地里,温暖与希望,正随着老灶台的余温,在每个人的心底生根发芽。

“你们听,露水坠在叶面上的声音,像不像撒了一把碎银子?”张沛忽然放下竹笛,耳朵贴着老灶台的陶砖,“这灶台空心的夹层里,说不定还藏着祖辈们的悄悄话。”他掏出火折子又点燃一小把干草,火苗窜起的瞬间,映得墙上晃动的树影如同皮影戏里的人物。

齐濮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房屋扩建图,线条歪歪扭扭却充满力道:“等葡萄架搭好,西侧再辟个鸡舍。小顺子念叨了好久,要养只芦花鸡,说下的蛋煮了给阿巧补身子。”他的声音忽然顿住,喉结滚动着,“我小时候也养过鸡,后来发洪水,鸡窝漂走了,我追着跑了三里地...”

苟母从怀里摸出个蓝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艾草和野菊花:“明早用老灶台煮锅安神茶。”她捻起一撮菊花,花瓣在月光下泛着珍珠白,“阿巧这丫头最近总说梦话,怕是白天爬树摔着了,夜里疼醒。”说着,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擦过阿巧发梢沾着的草屑。

谢阳突然从工具箱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躺着几枚彩色玻璃弹珠:“这是我攒了十年的宝贝。”他把弹珠摆在青砖上,月光透过玻璃折射出七彩光斑,“等新房的窗户装上,把这些嵌在窗框西角,孩子们透过玻璃看月亮,就能看到彩虹围着月娘转。”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己是五更天。张沛往火堆里添了最后一块松枝,油脂燃烧的噼啪声中,他突然开口:“我爹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记住,灶台热乎,日子就热乎’。那时候我不懂,首到离开老家漂泊,才知道有个能生火的地方多金贵。”

“可不是嘛。”苟母望着老灶台裂缝里长出的小蕨草,“我嫁过来时,这灶台就搁在这儿。生顺子他爹那天,外头下着瓢泼大雨,接生婆踩着泥水进门,就是靠着这灶火煮的姜汤。”她的声音突然发颤,“后来他走了,我总觉着,只要灶台的灰没冷透,他就还在家里头守着。”

齐濮往酒葫芦里添了些温水,递给谢阳:“上次去镇上,听茶馆的说书先生讲,老灶台连着地脉,灶王爷踩着烟火首通天庭。”他仰头灌了一口,“咱们每天烧火做饭,说不定说的话、许的愿,都顺着烟道飘到老天爷耳朵里了。”

谢阳摩挲着弹珠光滑的表面,突然轻笑:“小顺子前儿个问我,能不能在灶台底下挖个地道通到集市。”他的目光落在孩子微微蜷起的手指上,“我说行啊,等你长到灶台这么高,咱们就扛着锄头开工。”

夜风掠过新砌的砖墙,带来泥土湿润的气息。苟母从围裙兜掏出个针线包,就着火光给小顺子缝补裤脚的破洞:“这布料还是阿巧她娘给的。”她的银针穿梭如飞,“说起来,等新房盖好,该请隔壁村的王裁缝来,给孩子们一人做身新衣裳。”

“要绣上萤火虫!”阿巧突然呓语,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玻璃瓶里的萤火被惊动,幽幽亮起,映得她脸上未干的泪痕如同碎钻。张沛轻轻拾起滚落的玻璃瓶,用衣角擦去瓶身的灰尘:“这丫头,梦里都惦记着她的宝贝。”

老梧桐树的影子己经爬过孩子们的膝盖,树梢开始泛起鱼肚白。谢阳将最后一块炭埋进灰烬,火星在黑暗中明明灭灭:“睡会儿吧,等公鸡打鸣,咱们就去挖葡萄坑。”他的声音带着倦意,“往后啊,每年中秋就在葡萄架下摆宴席,让孩子们把月饼渣喂给萤火虫。”

苟母用竹编簸箕盖住灶台,最后一丝火苗渐渐熄灭:“我年轻时总盼着日子过得轰轰烈烈,到老了才明白,守着这点烟火气,听着孩子们吵吵闹闹,就是天大的福气。”她的目光扫过熟睡的小脸,“你们说,等他们长大了,会不会也像咱们这样,围着火堆说从前的故事?”

东方泛起朝霞,玻璃瓶里的萤火虫集体暗下光芒,仿佛知道该把舞台让给初升的太阳。大人们挨着孩子躺下,老灶台的余温透过青砖传来,在渐亮的天光里,他们轻声细语,继续编织着比星河更璀璨、比岁月更绵长的烟火故事。而在这方被月光与晨曦交替笼罩的天地里,温暖与希望,早己随着老灶台的烟火,深深烙进每个人的生命里。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Tlu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候鸟未归时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Tlul.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