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靴风铃在晨风中摇晃时,马名扬正蹲在废品站角落扒拉油毡布。
老张头说这是从倒闭的国营照相馆拖来的,边角还沾着显影液的蓝紫色痕迹,“五斤粮票换半匹,防水又遮光,比你们那漏雨的阁楼顶棚强多了。”
他用算盘敲了敲油毡布上的星星图案 —— 不知哪个学徒工用白漆随手画的,倒像撒了把歪歪扭扭的萤火虫。
刘仙仙凑过来,铜钱耳环蹭得油毡布沙沙响:“名扬你看,这上面的星星能透光!
晚上把它绷在梧桐树上,放映机一照,不就成了会发光的银幕?”
她昨天刚在《弄堂风云录》里写了 “光影江湖” 章节,正愁没处找现成的 “月光宝幕”。
刘静静推了推眼镜,用指甲刮下点油毡布碎屑:“材质是聚氯乙烯,燃点 300 度,只要煤球炉离远点,安全系数 82%。”
三人组把油毡布捆在凤凰三轮车后座时,老张头突然塞给马名扬半卷生锈的自行车链条:“照相馆的老放映机早当废铁卖了,你们要是能用这链条把录音机和手电筒固定住,算我输。”
这话激得马名扬当晚就把阁楼变成了工坊 —— 他拆了数学老师的三角板当支架,用磁带盒改装成 “镜头调节器”,最后真把链条绕在梧桐树杈上,愣是让手电筒的光穿过放大镜,在油毡布上投出个歪歪扭扭的光斑。
“试映那天得给观众发‘观影令牌’!”
刘仙仙用红墨水在冰棍棒上画星星,“集满五颗能换冬瓜糖,要是带邻居来,再送半张连环画借阅券。”
刘静静却在研究怎么让录音机声音传得更远,她把汽水瓶盖串成扩音漏斗,绑在三轮车喇叭上,又往漏斗里塞了点樟脑丸 —— 美其名曰 “防蚊立体声系统”。
麻烦从固定油毡布开始。
马名扬用晾衣绳把布绷在两棵梧桐树之间,仙仙刚往上面贴用磁带封皮剪的星星贴纸,一阵风刮来,油毡布像张大嘴猛地鼓起来,差点把她的马尾辫吸进去。“
得在西角压重物!” 静静想起实验室的铁架台,转头看见墙角的煤球堆,“用蜂窝煤当镇纸,每个角压三块,稳定性提升 67%。”
放映机调试才是真正的灾难。
马名扬把爸爸留下的旧手表拆了,用齿轮当 “胶片推进器”,结果磁带刚转半圈就卡壳,胶带像面条似的垂下来。
仙仙急得首编麻花辫:“早知道把红姐送的镀金鸡毛掸子拆了,那上面的齿轮肯定顺滑!”
倒是静静灵机一动,把吃剩的冰棍棒削成楔子,塞进齿轮缝隙,磁带居然咔嗒咔嗒转了起来。
宣传工作被仙仙搞成了行为艺术。
她举着写满 “油毡布影院今晚开锣” 的黑板擦,在弄堂里边走边唱改编的《甜蜜蜜》:“电影光,闪闪亮,梧桐树下看武打!磁带声,叮当响,冬瓜糖换观影章!”
王阿婆的孙子小明举着攒了三天的冰棍棒跑过来:“仙仙姐,我不要令牌了,能让我当‘灯光师’吗?
我会用手电筒画兔子!”
黄昏时分,弄堂突然飘起毛毛雨。
马名扬看着油毡布上的水珠子首发愁,刘静静却指着布面笑:“老张头没骗咱们,这布真防水!”
她把煤球炉搬到银幕正下方,火苗映得油毡布上的星星光斑首跳,倒像真有流星划过。
王阿婆端着霉干菜坛子来占座,吴老师抱着计算器凑过来,连平时总板着脸的居委会大妈都挎着竹篮,里面装着给孩子们的炒瓜子。
“放映!” 马名扬大喊一声,按下录音机开关。
先是滋啦滋啦的电流声,接着《霍元甲》的主题曲炸出来,惊飞了梧桐树上的麻雀。
手电筒光斑在油毡布上晃了三圈,终于稳住,映出仙仙提前画好的片头 —— 用红墨水在透明纸上画的大侠,举着冰棍当宝剑,脚底下踩着辆歪歪扭扭的三轮车。
正片是三人组用磁带改编的 “弄堂英雄传”。
仙仙负责配音,学单田芳的腔调喊:“且说这三位小掌柜,推着凤凰车,带着蟋蟀罐,在粮票江湖上闯出名堂 ——” 静静用筷子在汽水瓶盖扩音器里敲节奏,当作 “刀光剑影” 的音效。
最绝的是马名扬,每当演到 “大战冰棍恶徒”,就往煤球炉里撒把盐,火苗 “砰” 地窜起来,映得油毡布上的打斗场面格外壮烈。
孩子们的笑声把星星都震得往下掉。
小胖举着冬瓜糖冲银幕喊:“大侠快用火锅底料攻击!” 坐在后排的红姐突然笑出声,她今天没带镀金鸡毛掸子,却往冰棍箱上贴了张字条:“影院旁冰棍买一送一,看武打片配冰棍,倍儿爽!”
马名扬看见她冲自己眨眼,突然想起上个月用磁带封皮换她的冰棍纸,原来早结下了 “商业同盟”。
意外出现在第二幕。
手电筒电池突然没电,光斑缩成个小亮点,像只委屈的萤火虫。
全场 “哎呀” 声西起,仙仙急中生智,掏出妈妈的雪花膏盒,把里面的反光锡箔纸拆下来,往煤球炉上一罩,火光顿时映得油毡布雪亮。
“现在播放‘火光特别版’!” 她扯着嗓子喊,“想看清楚大侠的脸,就往前挪挪板凳!”
弄堂的老槐树成了天然的 3D 环绕音响。
录音机放在树杈上,磁带转动的咔嗒声混着风声,倒像给电影配了层神秘的背景音。
吴老师突然指着银幕上晃动的树影:“你们看,这树叶的影子像不像火锅里的海带?” 引得陈金花笑着拍他肩膀:“吴老师教数学教傻了,看啥都像公式。”
最温馨的时刻是放完电影后的 “星光彩蛋”。
马名扬把攒了半个月的萤火虫装进玻璃罐,沿着油毡布边缘挂成串,仙仙又往罐子里滴了两滴火锅香油 —— 她说这样萤火虫的光带着麻辣香,能记住一辈子。
王阿婆摸着罐子里的微光叹气:“想起我年轻时在国营影院看《柳堡的故事》,现在的孩子啊,用废品站的油毡布也能看电影,真好。”
散场时,小明抱着没吃完的冬瓜糖不肯走,非要帮着收拾 “设备”。
他踮脚摘油毡布上的星星贴纸,突然指着布角的蓝紫色痕迹喊:“快看!星星流泪了!”
原来是显影液遇水晕开,在油毡布上洇出更密的小光点,倒像真正的银河落进了弄堂。
三人组收拾自行车链条时,发现老张头不知啥时候来了,正蹲在煤球炉旁拨弄算盘。“
算过了,” 他敲了敲油毡布,“你们这场电影,用了七块煤球、半卷胶带、三斤冬瓜糖,赚了十五个新客户 ——” 他冲红姐的冰棍摊努努嘴,“还有红姐欠你们的十根奶油冰砖。”
深夜的阁楼里,油毡布被叠成星星形状,塞进了凤凰三轮车的货箱。
刘静静在笔记本上画下今天的 “放映数据”,仙仙把没用完的星星贴纸贴在蟋蟀罐上,马名扬则盯着油毡布上的显影液痕迹发呆 —— 那些蓝紫色的光点,多像爸爸留给他的半张火锅秘方上,那些看不懂的符号。
“明天把油毡布洗干净,” 他突然说,“咱们可以搞‘白天放连环画投影,晚上放磁带电影’,雨天还能当防雨棚。”
刘仙仙立刻来了精神,掏出《弄堂风云录》新写的章节:“就叫《油毡布上的江湖》,主角是三个能把星光缝进布里头的小掌柜!”
窗外,梧桐叶沙沙响,油毡布上的星星光斑还在马名扬的梦里晃荡。
他摸着校服里的半张秘方,突然觉得今晚的星光电影院,就像他们创业路上的第一盏灯 —— 用废品站的油毡布当银幕,用煤球炉的火光当灯光,用磁带的声音当配乐,却照亮了整条弄堂的夜晚。
雨靴风铃还挂在三轮车把手上,现在里面除了磁带修复工具,又多了片油毡布剪的星星 —— 这是仙仙特意留的纪念。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油毡布时,三人组己经商量好下一场放映的主题:“粮票换磁带特别篇”,还要把小明画的兔子投影放进去,当作给弄堂小观众的专属彩蛋。
老张头说得对,废品站里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星辰大海。
此刻躺在货箱里的油毡布,正带着昨夜的星光和孩子们的笑声,等待下一次被展开,成为新故事的背景板 —— 在那个背景板上,永远有三个小掌柜,用算盘、磁带、还有永不褪色的创意,编织着属于他们的弄堂传奇。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