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毡布上的星星光斑还在晨雾里若隐若现,马名扬蹲在梧桐树下解自行车链条,昨晚挂萤火虫的玻璃罐还剩半罐微光,在煤球炉的余烬旁忽明忽暗。
刘仙仙抱着没撕完星星贴纸的油毡布往三轮车上塞,铜钱耳环勾住布角的显影液痕迹,扯出条细长的蓝紫色丝线:“名扬,煤球炉搬回去时把锅底灰蹭到我武侠手稿上了,‘火光特别版’大侠都成黑脸张飞了!”
刘静静蹲在煤球堆前数剩下的蜂窝煤,圆框眼镜滑到鼻尖:“昨晚用了七块半,库存剩二十三块,按每天两场电影计算,顶多撑到周末。”
她突然指着煤球炉上的铝壶 —— 不知谁忘了倒的剩茶己经凉透,茶叶沉在壶底像片迷你沼泽,“要不把煮电影特效的盐水瓶利用起来,熬点姜茶卖?
天气预报说今明两天有冷雨。”
这个提议让正和链条较劲的马名扬眼睛一亮。
他摸了摸左手掌的蝴蝶疤痕 —— 那是去年偷用缝纫机改货架时烫的,此刻正因为兴奋微微发烫:“冰棍摊红姐昨儿送的奶油冰砖还剩十根,姜茶配冰砖,冷热双拼!”
仙仙立刻把油毡布往车把上一甩,辫梢扫过静静记录煤球数量的笔记本:“我去小卖部赊红糖,就说用咱们的‘观影令牌’抵账,集满五颗星星能换半杯姜茶!”
煤球炉在弄堂口支起来时,王阿婆正挎着菜篮路过。
她盯着炉上咕嘟冒泡的铝壶,霉干菜坛子在胳膊肘晃出响声:“小囡们熬的是‘驱寒散’吧?
当年我在国营食堂当炊事员,熬姜茶得加三钱老黄酒,去湿最灵。”
静静立刻掏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笔记本,用铅笔在 “C2H5OH” 旁边画了个问号:“黄酒的酒精浓度能提升姜辣素溶解度,这个可以有。”
麻烦从第一锅姜茶出锅开始。
马名扬为了省煤,把铝壶吊在煤球炉最上层,结果姜片煮成了黑炭,红糖化成黏糊糊的糖霜挂在壶壁。
仙仙尝了口首皱眉,编着麻花辫抱怨:“比我小说里‘断肠散’还苦!”
倒是静静从校服口袋摸出半块火锅底料 —— 昨天修磁带时剩的,掰了指甲盖大小丢进壶里:“牛油能中和姜的辛辣,试试?”
这锅 “火锅姜茶” 意外受欢迎。
小胖吸溜着鼻涕跑过来,举着集满星星的冰棍棒:“仙仙姐,我不要冬瓜糖了,换杯带辣味儿的茶!”
连平时总板着脸的居委会陈大妈都凑过来,搪瓷杯在炉火光里映出红通通的脸:“给我来半杯,加勺冰水,当年在纺织厂值夜班,就好这口热辣冰爽。”
红姐的冰棍摊就在三丈外,镀金鸡毛掸子此刻正戳在奶油冰砖箱上。
她盯着煤球炉旁的长队,突然拎着个铁皮盒走过来,盒盖上印着褪色的 “光明牌” 字样:“我说你们这姜茶配料表不对啊 ——” 她掀开盒盖,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根奶油冰砖,“缺了这味灵魂搭档!”
马名扬擦了擦歪戴的红领巾,算盘在掌心敲得噼啪响:“红姐这是要搞‘冰棍姜茶战略同盟’?”
仙仙立刻把红姐往煤球炉旁拉,铜钱耳环蹭过对方的鸡毛掸子:“正好,我新写的《弄堂风云录》里,正缺个‘冰火双绝’的侠女角色!”
静静却盯着红姐的铁皮盒,发现盒底垫着张泛黄的纸,边角印着火锅秘方的油迹 —— 和马名扬校徽里的半张很像。
谈判在煤球炉的火光里展开。
红姐掰下块冰砖塞进嘴里,奶油沾在嘴角像抹白胡子:“我出冰棍,你们出姜茶,利润三七分 ——” 她突然看见静静正用筷子在炉灰里画公式,“不对,该按姜茶的牛油含量和冰棍的乳脂比例算,静静你说是不是?”
仙仙趁乱往红姐手里塞了杯刚熬好的改良版姜茶 —— 这次加了王阿婆的老黄酒,还有静静偷偷放的半勺蜂蜜:“红姐尝尝,这叫‘江湖和解饮’,喝了咱就是一条弄堂的人。”
红姐刚喝一口就呛到,冰棍棍指着壶嘴笑:“你是不是又偷偷加了火锅底料?
辣得我后脑勺冒凉气!”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第二锅姜茶熬制时。
静静突发奇想,把煤球炉的炉芯拆了一半,用石棉网架起两个铝壶,一个煮原味姜茶,一个熬加了牛油的 “火锅味”,中间用冰棍棒搭成 “分水岭”:“这样能同时满足甜党和辣党,边际成本只增加 15%。”
马名扬立刻算出,搭配红姐的冰棍,每杯毛利能买半块橡皮 —— 这对小学生掌柜来说,己是天文数字。
红姐的 “加盟条件” 让三人组笑破肚皮。
她晃着鸡毛掸子,非要在姜茶摊挂块霓虹灯牌:“就写‘红姐冰砖配仙仙辣茶,喝出弄堂大侠范儿’!”
仙仙当场拍板,用剩下的油毡布边角料做了面锦旗,上面画着拿冰棍当剑、举姜茶杯当盾的卡通红姐,往煤球炉旁一挂,倒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门派旗帜。
傍晚的冷雨果然落下来,煤球炉的火光在雨丝里跳得更欢。
王阿婆搬来家里的旧板凳,吴老师抱着计算器来算姜茶的 “热量转化效率”,就连总躲在废品站的老张头都冒雨赶来,用算盘换了杯加冰砖的姜茶:“你们这哪是卖茶,分明是拿煤球炉当聚宝盆,把雨水都熬成甜丝丝的商机了!”
最温馨的时刻是给红姐的 “入伙仪式”。
马名扬用红墨水在油毡布上画了张 “同盟契约”,仙仙和红姐分别按上沾了姜茶渍的指印,静静则用化学课的 PH 试纸当 “公证员”—— 她说碱性的姜茶和酸性的冰棍相遇,会产生 “友谊催化剂”。
红姐看着纸上歪歪扭扭的字笑出眼泪:“我当年跟你们马叔学做火锅,哪想到有天会和他儿子签这种‘姜茶协议’。”
雨靴风铃在雨中摇晃,这次里面装的不是磁带修复工具,而是静静新做的 “姜茶配方备忘录”—— 用火锅底料包装纸写的,边角还贴着红姐送的冰棍贴纸。
当第一百杯姜茶递出去时,煤球炉的火芯突然 “砰” 地炸开朵小火花,映得三个小掌柜的脸通红,像极了他们偷偷在冰棍箱里藏的、快化掉的奶油冰砖。
散场时,红姐把最后两根冰砖塞给马名扬,突然压低声音:“你爹留下的那半张秘方,其实还有下半句 ——” 她用鸡毛掸子在煤球灰上画了个火锅图案,“‘水火相济,方得真味’,就像你们的姜茶配冰砖,看着矛盾,实则互补。”
马名扬摸着校徽里的秘方,突然觉得煤球炉的火光,正慢慢照亮那些曾经看不懂的符号。
深夜的阁楼里,煤球炉的余温还在暖着铝壶。
仙仙在《弄堂风云录》里新添章节:《煤球炉上的江湖盟约》,主角红姐喝着姜茶大战 “冷雨帮”,最后用奶油冰砖化解了一场危机。
静静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当天的 “商业数据”:姜茶售出八十七杯,冰砖联动销售六十二根,获得新客户西十五人,其中包括总爱找茬的工商局小王 —— 他今天喝了三杯,还说 “这辣度够给营业执照盖红章”。
马名扬把“姜茶协议” 折成纸船,放在凤凰三轮车的货箱里。
油毡布上的星星贴纸在月光下微微发亮,和煤球炉里的火星遥相呼应。
他突然想起白天红姐说的 “水火相济”,觉得他们的小生意就像这锅姜茶 —— 有煤球炉的热,有冰棍的冷,有姜的辣,有糖的甜,还有弄堂里街坊们的笑,熬着熬着,就成了谁都拆不散的同盟。
雨还在下,煤球炉的铁架上挂着半干的油毡布,星星图案被雨水洗得更亮。
仙仙把最后半块火锅底料扔进壶里,打算熬锅 “夜宵姜茶”,静静却抢过壶来:“底料里的牛油凝固点是 40 度,现在水温 32 度,正是最佳溶解时机 ——” 她突然笑出声,“其实就是想再尝口辣乎乎的姜茶,配着雨声,比磁带里的评书还过瘾。”
当第一滴雨水掉进煤球炉,溅起细小的火星时,三个小掌柜正围着铝壶抢最后一块煮软的姜片。
红姐的鸡毛掸子斜靠在炉架上,仙仙的武侠手稿摊在旁边,静静用冰棍棒在炉灰里画着新的商业计划。
窗外,弄堂的路灯在雨雾里昏黄如豆,却照不到煤球炉上那锅咕嘟冒泡的姜茶 —— 那是属于他们的、永远滚烫的江湖。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