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2章 禅杖镇邪收孤女 肉粽暖心破陈规

小说: 闽南玄音录   作者:冒火的东方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闽南玄音录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Awww.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腊月廿三祭灶日,寒风卷着咸涩的海沙掠过蟳埔渔村。英梅挎着竹篮往家走,篮里的肉粽还冒着热气,是特意给阿霜和爻爻留的。路过破庙时,一声微弱的啼哭刺破暮色,她顿住脚步,禅杖上的铜铃发出轻响——庙门后的草堆里,褪色襁褓裹着个女婴,小脸冻得青紫,襁褓角绣着朵快要磨没的刺桐花。

"又是这遭!"英梅蹲下身,粗粝的手掌轻轻拨开覆在孩子脸上的枯草。襁褓里的字条被海水浸过,墨迹晕染成模糊的"养不起"三个字。她忽然想起十年前的秋夜,也是在南少林山脚下,自己从虎狼嘴边救下的弃婴。那时她刚习得南少林棍法,禅杖上还沾着晨露,却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用体温焐热那个浑身青紫的小身子。

怀里的肉粽还暖着,她解开粗布衣襟,将女婴贴在胸口:"走,跟阿婆回家吃热乎的。"女婴突然抓住她的衣襟,小手指头上沾着庙前的香灰,却在她的粗布衫上印出个小小的掌印。

消息传开时,灵素正在药庐煎药。药罐"咕嘟"炸开,她抓起件棉袄就往外跑:"这天气生的娃,最易落下寒症!"锦云的绣针"啪"地绷断丝线,从嫁衣上扯下整幅红绸:"快拿这布裹孩子,辟邪!"婉音抱着琵琶冲进风雪,琴弦上还凝着未干的冰霜,她却顾不上擦拭:"我这就唱《平安曲》给孩子压惊!"

打锡巷的铺子里,巧灵正教阿霜捏锡偶。小姑娘的手指被冻得通红,却坚持要给妹妹做个锡铃铛。"阿娘,"她仰起脸,睫毛上沾着雪花,"妹妹叫什么名字呀?"巧灵望着窗外的风雪,锡锤在砧上敲出清亮的声响:"就叫'冬铃',让这锡铃的声音,把霉运都赶跑。"

当夜,开元寺的功德堂点起十二盏长明灯。冬铃躺在锦云连夜绣的虎头被里,灵素用银针蘸着艾草汁,在她脚底点了三个驱寒的穴位。爻爻举着婉音做的纸灯笼,守在摇篮边唱童谣:"月光光,照眠床,十二阿娘护身旁..."阿霜则攥着巧灵新打的锡铃,轻轻摇着,铃音混着功德堂的香火,在冬夜里织成温柔的网。

英梅坐在角落,默默往冬铃嘴里喂着温热的肉粽汁。她的禅杖斜倚在墙边,杖头铜铃上不知何时缠了圈红绸——那是爻爻偷偷系上的。"阿婆,"小姑娘爬到她膝头,"为什么总有人不要女娃娃呀?"英梅的手顿了顿,望着冬铃渐渐转红的小脸,声音有些发闷:"因为他们不懂,咱们闽南的女儿,比天上的星星还金贵。"

十年前的记忆突然清晰起来。那时她抱着捡来的孩子回寺,师父摸着她的头说:"习武之人,护的不只是家国,更是这世间该有的慈悲。"如今禅杖上的铜铃又多了三道刻痕,每一道都代表着她们护下的女娃。

次日清晨,蟳埔渔村的码头炸开了锅。英梅挑着两个竹筐出门,前头坐冬铃,后头蹲爻爻,禅杖上挂着的锡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路过的王婶撇着嘴:"又捡个赔钱货,养得过来吗?"英梅停下脚步,竹筐在肩头晃了晃,筐里的肉粽香气飘出来:"十年前我捡的娃,如今是泉州府衙年纪最轻也是最能干的捕快。您家那独苗,敢来和我家爻爻比棍法吗?"

打锡巷的铺子前,十二金钗摆开了阵仗。锦云教女娃们绣"生女当如"的香囊,灵素给冬铃喂着特制的驱寒药,婉音弹着琵琶教孩子们唱新编的《女婴颂》。巧灵将熔了邪锡的金属重新铸造成护生锁,锁面上刻着冬铃的脚印,旁边还有爻爻和阿霜歪歪扭扭的名字。

当暮色漫过洛阳桥,冬铃突然咯咯笑起来。她挥舞着小手,抓住了英梅粗布衣上的线头。十二金钗围拢过来,看着孩子明亮的眼睛,突然觉得这寒冬也没那么冷了。婉音的琵琶响起轻快的调子,英梅跟着哼起童谣,走调的歌声里,藏着闽南女儿最坚韧的温柔。

是夜,泉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着冬铃腕间新戴的护生锁。那上面,十二道刻痕在月光下闪着光,如同十二双守护的眼睛。而在开元寺的古榕下,不知谁悄悄挂了个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生女勿弃,此处有十二金钗为证。"海风拂过,木牌晃出吱呀声响,混着远处传来的南音,在闽南的夜空里久久回荡。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Aww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闽南玄音录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Awww.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