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子媳妇又在窗台摆花了,那瓶胆擦得比镜子还亮。”王大妈扒着门缝往院里瞅,手里的毛豆荚“啪”地裂开,“你说她一个踩三轮的媳妇,哪来这么多闲心?”
郑老头蹲在墙根搓麻绳,眼皮都没抬:“昨儿见德子搁车斗里给她捎回捆月季,红得跟血似的。”话音未落,西屋的孙桂贞端着洗衣盆冲出来,皂角水溅了郑老头一裤腿:“我早说了!那女人准没正经来路,瞧瞧她穿的的确良衬衫,打哪来的?”
正说话间,德子媳妇端着尿盆出来,蓝布衫洗得发白,袖口却绣着朵细巧的梅花。孙桂贞突然把盆往地上一摔,皂角水泼到德子媳妇鞋边:“哟!这不是窑姐儿吗?大清早的就出来勾人?”德子媳妇的手抖了下,尿盆沿碰着门槛发出脆响,她低头绕过水洼,没吭声。
王大妈凑到孙桂贞耳边:“听说她娘家是开绸缎庄的,解放前……”“解放前?”孙桂贞突然拔高声音,引得整条胡同的人都探出头,“我看她是在八大胡同‘解放前’吧!”哄笑声里,德子媳妇晾在绳上的蓝布衫被风掀起,衣角露出块淡粉色的旧衬里,像道没愈合的疤。
“西清”运动的诉苦会开在生产队仓库,德子媳妇被推到台前时,棉袄扣子掉了一颗。她攥着衣角说:“我十二岁被卖给班子……”话没说完,孙桂贞突然跳上台揪住她头发:“好啊!你还真当过!”台下的锄头把敲得震天响,王大妈的纳鞋底掉在地上,针脚还歪在“苦”字上。
德子蹲在台下搓手,指甲缝里全是黑油泥。有人往他背上吐唾沫,他就用脏袖口擦,擦着擦着突然站起来:“她是我媳妇!”声音比车铃铛还哑。孙桂贞指着他鼻子笑:“三轮车夫配窑姐儿,天生一对贱骨头!”台下的哄笑震得椽子上的灰尘往下掉,德子媳妇的红头绳不知何时散了,长发遮住半边脸,像块褪色的红布。
文革来了,红卫兵冲进胡同时,德子正给媳妇裹脚。她的脚趾弯成月牙状,脚踝上有道铜钱大的疤。“这是烫的?”德子用唾沫擦疤,被闯进来的小将看见,皮带“啪”地抽在门板上:“封建余孽!破鞋还裹脚?”德子媳妇把脚缩进被子里,露出的脚踝白得像雪,孙桂贞冲上去掀开被子:“瞧瞧!资产阶级臭毛病!”
批斗会设在老槐树下,德子媳妇脖子挂着“破鞋”木牌,木牌绳子勒进肉里。孙桂贞举着剪刀要剪她头发,刀刃在阳光下晃得德子媳妇眯起眼。“别碰她!”德子突然从人群里冲出来,被两个小将按在地上,三轮车夫的草帽滚到媳妇脚边,沾了泥。德子媳妇弯腰去捡,木牌“哐当”砸在她锁骨上,留下道紫印。
“让她唱窑姐儿的曲儿!”有人往台上扔烂菜叶。德子媳妇盯着地上的草帽,嘴唇动了动,没出声。孙桂贞揪住她头发往砖墙上撞:“装哑巴?”血从德子媳妇的额角流下来,滴在“破鞋”木牌上,把字染红了。德子在台下挣得满脸通红,突然朝自己大腿咬了口,“嗷”地喊:“我替她唱!”他唱的是拉车时哼的号子,破锣嗓子震得槐树叶往下掉。
夜里抄家,孙桂贞举着煤油灯照德子媳妇的箱底,翻出件织锦小袄,领口绣着朵残败的牡丹。“资产阶级小姐!”她把袄子扔在地上踩,鞋跟碾过牡丹花心。德子媳妇突然扑过去抱住袄子,像抱着个孩子。王大妈看见她手腕上有道旧伤疤,弯弯曲曲的,像朵开败的花。
落实政策那年春天,德子推着三轮车去修胎,车上坐着媳妇。她戴着蓝布帽,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额角的疤。孙桂贞正往墙上刷标语,看见他们就呸了声:“臭窑姐儿还坐车?”德子媳妇的手在车斗里抖了抖,碰倒了个搪瓷缸子,缸底的“囍”字露出来,红得刺眼。
入秋时德子媳妇病了,咳嗽得像要把肺咳出来。德子去医院抓药,胡同口的李大爷塞给他把甘草:“这味药贵,用甘草顶顶吧。”路过孙桂贞家,听见她在屋里骂闺女:“再跟那破鞋说话,打断你的腿!”德子捏紧药包,指节发白。
那天下午,德子媳妇把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浆得笔挺,在窗台上摆了盆野菊花。她坐在炕沿上缝补德子的工装裤,针脚密得像雨。孙桂贞扒着门缝看,见她从枕下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褪色的红绸子,包着半枚铜钱。
“德子媳妇吊死了!”王大妈的喊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她吊在屋里的房梁上,蓝布衫熨得没褶,袖口的梅花绣线被血浸得发暗。炕桌上放着半块窝头,旁边是那半枚铜钱,用红线系着,像滴干了的血。
出殡那天没下雨,德子用三轮车拉着棺材,车斗里还放着她常摆的玻璃瓶胆,里面插着束枯菊花。孙桂贞躲在门后骂:“早该死了!脏了咱胡同的地!”德子突然停住车,回头看了眼自家窗户,玻璃上还留着媳妇擦过的手印,像朵透明的花。
后来胡同拆迁,孙桂贞在德子家炕洞里刨出个铁盒,里面是叠发了黄的旧照片,照片上的姑娘穿着织锦小袄,站在绸缎庄门口笑,领口的牡丹开得正艳。铁盒底垫着张纸片,上面是德子媳妇的字,笔画细得像针:“民国二十七年,爹用半匹杭缎换了鸦片,把我卖给班子。”
王大妈在旁边抹眼泪,孙桂贞突然把照片撕了:“窑姐儿的破烂!”碎照片里,姑娘的笑脸落在泥地上,被踩进了胡同的裂缝里。那年冬天,德子把三轮车漆成了红色,每天拉着空车在胡同里转,车斗里放着个玻璃瓶胆,里面插着束塑料菊花,在风里晃悠,像谁在轻轻叹气。
又过了几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那辆红色三轮车在高楼大厦间显得愈发格格不入。一天,德子拉着车路过一片工地,一个年轻女孩拦住了他。女孩穿着时尚,眼神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她看着车斗里的塑料菊花,声音颤抖地问:“这是您妻子的遗物吗?”德子点点头,目光有些呆滞。女孩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正是当年被孙桂贞撕掉的那张完整照片。原来女孩是德子妻子在班子时的好友,辗转多年才找到德子。她告诉德子,那些年德子妻子吃了很多苦,却一首盼着能有个安稳的家,德子就是她黑暗生活里的光。德子抚摸着照片,泪水夺眶而出。此后,德子依旧拉着那辆红色三轮车,只是车斗里的塑料菊花换成了真花,他带着妻子的回忆,在城市中缓缓前行,仿佛她从未离开。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ccu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