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上海曹杨新村的菜场己被湿漉漉的雾气笼罩。林心彤踩着坑洼不平的石板路,鞋底碾过碎菜叶和鱼鳞混合的污渍,发出黏腻的声响。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夹杂着电子秤"滴"的报数音。阿芬蹲在摊位前,褪色的蓝布围裙上还沾着隔夜的酱油渍,指尖在计算器上快速跳动,每按一个数字,指甲缝里的泥垢就跟着反光。她的膝盖抵着铁皮货架,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Python编程教材,封皮被菜场的潮气浸得发皱。
"又在捣鼓这些洋文?"老陈将一筐带泥的土豆砸在电子秤上,铁皮秤盘剧烈晃动,显示屏的数字像癫痫般乱跳。他的解放鞋沾满泥浆,裤腿卷到膝盖,露出常年搬运货物留下的青紫色瘀斑。扳手在腰间的工具袋里叮当作响,随着他的动作磕在金属货架上,惊飞了停在遮阳棚上的麻雀。
阿芬的指甲掐进计算器边缘,屏幕蓝光映着她眼下浓重的黑眼圈。她想起去年冬天,为了搞懂一个循环语句,在收摊后裹着棉被坐在折叠椅上,冻得手指发麻还在对着电脑敲代码。那些代码曾让她在凌晨三点突然坐起,抓起枕边的草稿纸记录灵感;也让她设计出的库存管理系统,将烂菜损耗率从15%硬生生压到5%。可此刻,这些成果都化作喉头的硬块,堵得她说不出话。
"老陈,阿芬设计的智能分拣程序,能让配送效率提升40%。"林心彤展开平板,菜场实时数据在屏幕上流转。她特意放大了台风天的案例——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显示着阿芬用算法规划的送货路线,二十多家摊主的三轮车在暴雨中避开积水路段,准时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老陈的喉结滚动了两下,粗糙的手掌无意识地着秤杆,那是他父亲传下来的老物件,包浆被汗水浸得发亮。
突然,隔壁水果摊的小王举着手机冲过来,刘海被汗水黏在额头上:"芬姐!你教我的库存小程序火了!"他的手机屏幕上,阿芬录制的教学视频播放量己经突破三万,弹幕像潮水般涌来:"原来菜场也能这么高科技""姐姐太飒了"。老陈的眼睛瞪大,看着视频里妻子扎着利落的马尾,用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讲解:"这个函数就像我们理菜,先把烂叶子挑出去..."他的喉结动了动,突然转身去整理歪斜的货架。
"其实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现实应用。"林心彤蹲下来,避开地上流淌的鱼腥水,"阿芬把抽象的编程逻辑,转化成了摊主们熟悉的货物分拣场景。"她指着阿芬贴在墙上的"菜场流程图",用红笔圈出的"早市高峰期""午间补货"等节点,旁边密密麻麻写着对应的代码注释,"这种'情境化学习'能让知识留存率提高65%。"老陈听不懂这些术语,却注意到妻子在视频里比划的手势,和她平时教女儿写作业时一模一样。
正午收摊时,阿芬试探着打开老旧的笔记本电脑,键盘缝隙里还卡着几粒花椒。"要不...我开个线上菜场管理课?"话刚出口,老陈猛地把账本摔在铁皮桌上,震得计算器滑落到地上。但在阿芬低头的瞬间,他瞥见她后颈新贴的膏药——那是昨天搬货时闪了腰,却还坚持调试程序到半夜留下的痕迹。
"你...你先把身体顾好。"老陈别过头,声音闷在胸腔里,"要上课,也得在菜场关了之后。"他弯腰捡起计算器,发现显示屏角落裂了道细纹,像极了他们结婚照里阿芬笑起来时眼角的纹路。阿芬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两秒,快速敲下一行代码,屏幕上跳出个卡通秤砣,晃着写"谢谢老公",还配了个戴厨师帽的笑脸。
深夜的菜场里,白炽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滋滋作响。阿芬调试着首播设备,三脚架支在装满塑料筐的推车上,镜头前摆着电子秤、计算器和一本翻烂的《Python入门》。老陈坐在角落的折叠椅上,假装整理账本,却时不时抬头看她调整灯光。当第一堂免费课开始,屏幕上涌入两百多个菜场摊主,有人举着自家的电子秤提问,有人展示自己画的"理菜算法草图"。老陈突然站起来,把泡着胖大海的搪瓷杯放在阿芬手边,转身时耳尖通红。
林心彤站在菜场锈迹斑斑的铁门外,看着灯光从斑驳的门缝里漏出来。远处高楼的霓虹与菜场里的白炽灯交相辉映,照在门口那棵歪脖子梧桐树上。树影在墙上摇曳,像极了阿芬代码里跳动的光标。她的手机弹出新消息:区人社局计划将"菜场数字化"纳入技能培训项目,而阿芬的名字,出现在了讲师名单的首位。此时,菜场里传来阵阵笑声,混着老陈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侬这个表格格式不对呀,要像摆菜一样排整齐..."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c0c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