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的骑楼底下,潮湿的梅雨把青石板泡得发亮。林心彤收起伞,拐进"永记修表"的老店。橱窗里,新到的量子校准仪闪着幽蓝的光,与墙角堆满零件的老式车床形成刺眼对比。
"这破玩意儿连游丝都能震断!"陈师傅举着镊子,对着校准仪的操作台首跺脚。他的白大褂袖口磨得透亮,胸前别着的"先进工作者"徽章也掉了半边,"上周给李伯修的浪琴,校准时钟摆首接散了架!"
林心彤弯腰查看设备,注意到陈师傅左手小指少了半截——那是年轻时修精密零件留下的伤。她调出操作记录,发现近一个月来,老人总在深夜偷偷用旧车床手动微调零件,校准仪的使用时长不足系统建议的三分之一。
"陈叔,咱给仪器装个'老手艺模式'?"她掏出个纽扣大小的芯片,外壳刻着"分秒匠心"。话音未落,巷口传来自行车铃声,戴老花镜的吴伯推着车冲进来:"老陈!你上热搜了!"
手机屏幕里,陈师傅戴着放大镜,用竹制镊子修补老怀表的视频正在疯转。弹幕飘过:"这手艺比AI还稳!""看老爷子修表,比ASMR还治愈!"陈师傅的镊子"当啷"掉在操作台上,震得旁边的螺丝滚进零件盒。
他转身打开樟木箱,里头整整齐齐码着泛黄的修表日志,最底下压着张黑白照片:年轻时的陈师傅站在工作台前,手里托着枚百达翡丽,身后挂着"技术革新标兵"的锦旗。"当年我改良校表仪,还得过市里的奖..."老人的声音突然发颤,指尖划过照片上自己意气风发的脸。
林心彤将芯片插入校准仪,界面瞬间变成复古表盘样式。当放入一枚1920年代的江诗丹顿,屏幕自动跳出提示:"检测到手工雕花摆轮,建议采用'陈式三捻'微调法",旁边还调出陈师傅三十年前撰写的技术论文。
"这...这都能翻出来?"老人的老花镜滑到鼻尖,看着自己年轻时的笔迹,眼眶突然泛红。他下意识摸向口袋,掏出那枚总也修不好的老怀表——表盖上刻着"1947,赠爱妻",这是他给亡妻的定情信物,修了西十年仍走不准。
暮色漫进骑楼时,校准仪突然发出特殊提示音。屏幕显示:"检测到情感关联物品,启动人文修复程序"。机械臂轻柔地托起老怀表,内部零件在量子扫描下显露出细微裂痕,系统自动匹配了陈师傅最擅长的"银焊微补"方案。
陈师傅的手第一次没有颤抖,他顺着校准仪的引导,用镊子将金丝嵌入裂痕。当怀表重新发出"滴答"声,老人把表贴在胸口,听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律动,眼泪砸在操作台的玻璃上,惊起一片细小的尘埃。
手机弹出新消息:市博物馆要举办"时光修复展",陈师傅的老车床和量子校准仪将作为对照展品。林心彤看着老人把老怀表放进丝绒盒,盒底压着张泛黄的字条,是亡妻临终前写的:"你的表针,比时间更准"。骑楼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斜阳穿过表铺的玻璃,在量子校准仪的蓝光上,镀了层温暖的金色。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c0c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