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村的夜雾裹着潮湿的寒气,林心彤举着手电筒,光束穿透缭绕的雾气,照亮祠堂斑驳的砖墙上"慎终追远"西个褪色大字。新安装的灵位扫描器在神龛前泛着幽蓝的光,与供桌上积灰的族谱形成诡异的反差。
七十一岁的守祠人老徐正攥着鸡毛掸子,对着扫描器的故障界面首骂,青布长衫的下摆沾着从梁上扫落的蛛网:"这玩意儿把我家祖宗的牌位都扫出重影了!昨儿清明祭祖,显示屏上的太祖公眼睛首勾勾盯着人,瘆得慌!"
林心彤蹲下来,发现扫描器的镜头上蒙着层薄灰,旁边供桌上的族谱边角,露出泛黄的纸页。她调出日志,发现近一周内设备频繁触发"未知灵位识别"警报,而老徐每天深夜都会独自进入祠堂,在族谱前枯坐到凌晨。
"徐叔,咱们给系统加个'宗族记忆库'?"她掏出个刻着云纹的铜制芯片,金属表面泛着温润的光。话音未落,祠堂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村支书举着手机冲进来:"老徐!你教孩子们背族谱的视频火了,有个香港号码打来说要认祖归宗!"
手机屏幕里,老徐戴着老花镜,手指点着族谱上的名字,带着孩子们念诵:"一世祖文远公,洪武三年迁居此地..."弹幕密密麻麻:"这才是真正的家族密码!""老爷子念名字的腔调,像在和祖宗对话!"老徐的鸡毛掸子突然抖了抖,扫落的灰尘在光束里翻飞。
他颤巍巍地打开供桌下的樟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历年修缮族谱的记录,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时的老徐站在祠堂前,怀里抱着个穿红袄的小女孩,身后是挂着红灯笼的族谱墙。"这族谱传了十八代,"他着照片边缘,"当年我爹临终前,把续谱的毛笔塞我手里..."
林心彤将芯片插入扫描器,界面瞬间化作水墨风格的族谱树。当镜头扫过神龛上的灵位,系统突然发出提示:"检测到未登记牌位,建议比对光绪二十三年残缺页",屏幕上同步调出老徐亲手补录的断代信息。
"这...这咋连我半夜补的字都知道?"老人的老花镜滑到鼻尖,看着屏幕上自己的字迹,喉结剧烈滚动。他下意识摸向口袋,掏出支掉了笔帽的狼毫笔——笔杆上刻着"徐氏续谱",笔尖还沾着未干的墨渍。
子夜的梆子声突然响起,扫描器发出尖锐的警报。屏幕显示:"检测到异常生物信号,启动宗族守护程序"。原本空荡的神龛突然泛起微光,虚空中浮现出一排排半透明的灵位,而在最角落,一个模糊的红衣身影正缓缓转身。老徐的鸡毛掸子"当啷"掉在地上,他踉跄着扑向族谱,手指颤抖着翻开某一页——那里夹着张黑白照片,正是多年前失踪的孙女,穿着与红衣身影相同的棉袄。
手机弹出新消息:省文物局要将祠堂改建为数字宗祠示范点,老徐的族谱和扫描器将作为核心展品。但林心彤注意到,老人盯着屏幕的眼神突然变得惊恐——扫描器显示的灵位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而供桌上的族谱,竟开始自行翻页,露出从未见过的空白页,上面渗出暗红的水渍,渐渐晕染成一个个模糊的名字。
此时,祠堂的木梁突然发出"咯吱"的呻吟,所有灯光瞬间熄灭。黑暗中,林心彤听见老徐带着哭腔的低语:"别翻了...别把那些不该见光的名字...翻出来啊..."而扫描器幽蓝的光里,红衣身影的面容正逐渐清晰,与族谱上那张泛黄照片里的小女孩,分毫不差。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c0c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