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的巷陌裹着层灰蒙蒙的烟尘,林心彤踩着青石板拐进"王记铁匠铺"时,煤炉腾起的热浪扑面而来。炉膛里的焦炭烧得通红,数控锻造机的蓝光在烟雾中忽明忽暗,与墙角那方布满锤痕的老铁砧形成诡异的对峙。老铁砧表面凹凸不平,中央凹陷处被磨得发亮,像一只沉默的眼睛,见证着几代人的汗水与时光。
五十八岁的王铁匠抡着十二斤重的铁锤,正对锻造机的电子屏破口大骂。他的帆布围裙上满是被火星烫出的孔洞,用粗线胡乱缝补的针脚歪歪扭扭,脖颈处围着的毛巾早己发黄变硬,边缘卷着毛边。"狗屁高科技!"他的洛阳话带着浓重的鼻音,铁锤重重砸在操作台边缘,"张师傅家的牛等着耕地,这破机器打出的锄头,还不如我用指甲盖掐的结实!"
林心彤蹲下来,注意到老人右手虎口处结着厚厚的茧,如同套着层灰褐色的硬壳。指关节严重变形,呈现出不自然的弯曲弧度,那是三十年如一日握锤留下的印记。锻造机的维护日志显示,近一个月来,每次自动锻造完成后,王铁匠都会在凌晨两三点偷偷启动手工锻造程序,数控系统的参数调整栏里,密密麻麻写满了粉笔批注,字迹因反复擦拭而变得模糊:"淬火温度应比显示值高20℃""捶打第七下必须往右偏15°"。
"王叔,咱们给机器编个'老铁匠算法'?"她掏出个刻着饕餮纹的金属模块,表面还残留着锻造时的余温。话音未落,门外传来电动车的急刹声,隔壁五金店的小刘举着手机冲进来,屏幕还在播放视频:"王师傅!您打菜刀的视频在抖音爆了,播放量破五百万!有个米其林三星厨师说看您打铁比看他做菜还过瘾!"
手机屏幕里,赤膊的王铁匠肌肉虬结,铁锤在他手中上下翻飞,火星如流星般迸溅。弹幕飞速滚动:"这才是真正的暴力美学!""现代工艺永远模仿不了的灵魂震颤!"王铁匠的动作突然僵住,浑浊的眼睛盯着视频里自己布满伤疤的手臂——那里有道深可见骨的旧伤,是二十年前为救学徒被飞溅的铁水灼伤留下的。他的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喉结处的伤疤随着吞咽动作微微凸起。
他转身拉开锈蚀的铁皮柜,柜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柜子里堆满了泛黄的订单簿,最早的一本封皮上写着"1987年农用工具登记簿",边角被汗水浸得发皱。最底下压着张黑白照片:年轻的王铁匠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怀里抱着五六岁的儿子,小家伙攥着把迷你铁锤,笑得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背景墙上挂着"先进生产者"的锦旗,被岁月染成了暗黄色。
"这铁砧是光绪年间传下来的。"他粗糙的手掌抚过铁砧上的凹痕,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的铁屑,"那年头闹饥荒,我爷爷的爷爷就靠这玩意儿打出镰刀,换红薯养活全家。"说到这里,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浑浊的痰液里带着血丝,却随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现在倒好,儿子非要我关铺子,说什么'传统工艺没前途'。"
林心彤将模块嵌入锻造机,操作界面瞬间变成古朴的青铜纹样。当输入"砍柴刀"指令,系统自动跳出提示:"检测到王氏锻造技法,建议采用'三淬三回火'工艺,并模拟人工捶打频率",旁边还调出王铁匠三十年前手写的《铁器锻造火候心得》。泛黄的纸页上,墨迹被汗水晕染,关键处画着重重的红圈:"火要像老母鸡孵蛋,不温不火才出好钢"。
"这...这咋连我藏在箱底的笔记都翻出来了?"老人的老花镜滑到鼻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泛起泪光。他下意识握住墙角的老铁锤,木柄缠着褪色的布条,那是妻子临终前用织毛衣的线亲手缠的。锤头边缘缺了个小口,是三年前为了给孤寡老人打造拐杖,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导致的崩裂。
暮色漫进铁匠铺时,锻造机突然发出特殊提示音。屏幕显示:"检测到情感关联订单,启动人文锻造程序"。数控锤开始按照王铁匠特有的节奏起落,先是缓慢而有力的三锤,接着是急促的七连击,同时播放起他最爱的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王铁匠的手第一次放松下来,他跟着机器的节奏调整火候,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儿子还小,总爱蹲在铁砧旁,眼睛亮晶晶地数着他捶打的次数。
手机弹出新消息:市文旅局要打造"非遗智造工坊",王铁匠的老铁砧和数控锻造机将作为核心展品。但林心彤注意到,老人盯着手机的眼神突然黯淡下来。他偷偷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张皱巴巴的汇款单,汇款人地址写着南方某精密仪器厂——那是儿子工作的地方。日期是三年前,附言栏里用钢笔写着:"爸,别再打铁了,伤身体",字迹被反复得几乎辨认不清。
此时,锻造机完成了新打制的菜刀,刀刃在余晖中泛着冷冽的光。王铁匠拿起菜刀,对着老铁砧轻轻敲了敲,清脆的响声在空荡荡的铺子里回荡。数控锻造机的蓝光映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白发间的几缕青丝早己不见,而老铁砧上的锤痕,在光影中仿佛又浮现出年轻时那个挥舞铁锤的身影,与眼前这个被岁月压弯脊梁的老人,渐渐重叠在一起。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c0c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