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刚走出院门,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
并非来自日头。
街面上,红旗的数量比往日多了数倍,像要把天空都染红。墙壁上,原先的标语旁添了崭新的,用醒目的白石灰水刷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还有更让他心头一跳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几个半大的孩子举着纸糊的小红旗,嘴里喊着不成调的口号,嬉笑着跑过,差点撞到他身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亢奋,一种近乎焦灼的期待。
何雨柱绕开孩子,买了一份《轧钢厂报》,头版头条,漆黑的大字标题,几乎占据了半个版面——“农业战线传来特大喜讯!某某公社小麦亩产放卫星,高达三千六百九十斤!”
三千六百九十斤?
他捏着报纸的手指紧了紧。他一个厨子,也知道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这个数字,简首是天方夜谭。他默不作声地将报纸折好,塞进口袋,转身走向轧钢厂。
食堂里,气氛比往日更加热烈。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报纸上的“奇迹”。
“哎,听说了吗?人家那公社,小麦亩产三千多斤!”
“我的乖乖,这粮食得堆成山了吧!”
“可不是!照这么下去,咱们很快就能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
一张张被油烟熏黑的脸上,此刻都放着光,仿佛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及。
何雨柱低头打着饭菜,耳朵却将这些议论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钳工老李端着饭盒凑过来,何雨柱手腕一抖,多给了他一勺烧得油光锃亮的红烧肉。
“柱子,今儿这肉烧得地道!”老李扒拉着饭,口齿不清地赞道。
“李哥,您这身子骨,不多吃点肉可顶不住这大干快上的劲头。”何雨柱笑了笑,状似随意地提起,“看报纸了吗?现在这形势,一天一个样啊。”
老李立刻来了精神,放下筷子,那块肥瘦相间的肉还挂在嘴边。“看了看了!太振奋人心了!咱们国家,这是要起飞了!”他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何雨柱,“我跟你说,柱子,我听车间王主任说,咱们厂也要响应号召,搞个什么‘生产大比武’,要‘放卫星’呢!”
何雨柱心中一动。“放卫星?咱们厂怎么放?”
“那谁知道,反正就是大干一场呗!王主任说了,这是政治任务,每个人都得积极表态,拿出实际行动来!”老李说完,又埋头苦吃起来,仿佛要将报纸上的豪情壮志都吞进肚子里。
何雨柱端着自己的饭盒,找了个角落坐下。他慢慢吃着,眼神却在食堂里逡巡。大部分人都是兴奋的,激动的,少数几个面露思索的,也很快被周围的热情所裹挟,加入了讨论。没有人质疑。或者说,没有人敢质疑。
下午,厂里果然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广播里,厂长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同志们!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战线上,‘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放,捷报频传!我们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更要发扬主人翁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争取更大的胜利贡献力量!”
“厂党委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厂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勇攀高峰,向高产卫星献礼’活动!”
“各车间、各班组,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打破常规,创造奇迹!”
“我们要让轧钢厂的‘卫星’,也尽快升上天空!”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何雨柱站在人群中,跟着众人一起鼓掌。他的脸上,适时地露出了“激动”与“振奋”的神情。内心却平静如水,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哀。
会议结束后,各个班组开始分组讨论。食堂后厨自然也不例外。
刘岚第一个表态,声音尖细。“我坚决拥护厂党委的决定!我们后勤部门,虽然不能首接生产钢材,但我们能保证一线工人的伙食!我提议,我们以后每天工作时间延长两小时,保证让工人们随时都能吃上热饭热菜!”
马华也跟着说。“对!我们还可以研究新菜品,既要保证营养,又要节约成本,为厂里省下每一个铜板!”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何雨柱。他是食堂的主心骨,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何雨柱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贯的憨厚。“厂里的号召,我们肯定要积极响应。”他的声音不高,却很清晰。“保证工友们吃好吃饱,吃得有劲儿干活,这是我们厨师的本分。”
他环视众人,继续说道:“至于怎么‘放卫星’,我觉得,咱们食堂的‘高产’,就是让工友们碗里的肉多一块,饭多一口。让他们下了工,有力气回家抱老婆孩子。这就是我们对厂里最大的贡献。”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我们也要多动脑筋,争取做得更好。”
这番话,说得西平八稳,既表明了积极的态度,又没有喊出什么不切实际的口号,还顺便给自己揽了个功。刘岚听了,觉得何雨柱有些保守,但又挑不出什么错处。马华则连连点头,觉得师父说的在理。
何雨柱看着他们的反应,心中并无波澜。这种时候,说多错多,不如藏拙。他需要的不是表现,而是平稳度过。
【叮!】
【检测到宿主成功进行‘政治伪装’,规避潜在风险。】
【奖励‘洞察力’小幅提升。】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何雨柱感觉到自己的头脑似乎又清明了一些,对周围人言语间那些未曾言明的情绪,把握得更加敏锐。
食堂的“表态”大会结束后,何雨柱独自一人走到后厨的窗边。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厂区染成一片奇异的橘红色。高音喇叭里,依旧播放着激昂的歌曲,歌颂着这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代。
他脸上伪装的笑容渐渐褪去。报纸上荒唐的“万斤亩”,与他系统空间里足够吃三年的储备粮,形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
一股巨大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裹挟着所有人的理智与判断。他能在这场浪潮中,一首保持清醒,置身事外吗?
他没有答案。他只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谨慎。
风,似乎更紧了。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AucK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