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师兄,”慧净抱着刘弗陵站起身行礼,“此孩童晕厥于山门前,似是长途跋涉、饥渴交加所致。弟子己喂了些清水,刚醒转。”
慧轮走上前,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孩子虽然脏污不堪,瘦骨嶙峋,但眉宇间并无奸邪之气,眼神虽然虚弱茫然,却也清澈。他伸手轻轻搭在腕脉上,片刻后松开。
“脉象虚浮,气血两亏,确是饥劳过度。慧明,速去斋堂取些温热的米汤来。”
“是!”慧明再次领命而去。
慧轮又看向刘弗陵,声音放得更缓:“小娃娃,莫怕。这里是少林寺。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为何会流落至此?”
名字?刘玺武心中一凛。刘弗陵?刘玺武?这两个名字都不能用!他脑中念头急转,一个名字脱口而出,声音依旧嘶哑微弱:“我…我叫刘武…没…没家了…逃难…走散了…” 他刻意模仿着孩童的断续和惊恐,眼中适时地涌上泪水(一半是疲惫,一半是演技)。
“刘武…”慧轮低声重复了一遍,看着这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深切恐惧和无助,心中慈悲之意更盛。兵荒马乱,流离失所,这样无依无靠的孩子,他见得不少。
这时,慧明端着一碗温热的、散发着淡淡米香的米汤快步回来。
“来,孩子,先喝点米汤暖暖身子。”慧轮示意慧净将刘弗陵小心放好,亲自接过粗瓷碗,用木勺舀起一勺,吹了吹,送到嘴边。
温热的米汤带着谷物最朴实的香甜,滑入干涩灼痛的喉咙,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扩散至西肢百骸。刘玺武几乎是贪婪地小口吞咽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疯狂渴求着这救命的能量。
一碗米汤下肚,虽然远不足以果腹,但那股令人绝望的虚脱感总算缓解了些许。身上也有了一丝暖意。
看着刘弗陵稍微恢复了一点精神,慧轮再次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回避的严肃:“刘武,少林乃佛门清净之地,收容孤苦,亦是慈悲。然寺有寺规。若你愿入寺,需得剃度受戒,遵守清规,勤修佛法,劳作不辍。你可愿意?”
剃度?受戒?做和尚?
心中没有丝毫犹豫。什么帝王之尊,什么荣华富贵,在此刻活下去、获得一个合法身份、接近武学宝库面前,都不值一提!他需要少林寺这块跳板!
他挣扎着想坐首身体,看向慧轮,眼中充满了希冀和一种孩童不该有的决然,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虽弱却清晰:“愿意!师父!我…我愿意!求师父收留!刘武愿…愿皈依佛门!” 他学着记忆中模糊的礼节,努力想合十双手,却因虚弱而动作笨拙。
慧轮看着这孩子眼中那份与年龄不符的坚定和求生欲,心中微动。他沉吟片刻,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善哉。既如此,便随贫僧来吧。先安顿下来,待禀明方丈大师,再行剃度之礼。慧净,你扶着他。”
“是,师兄。”慧净应道,小心地搀扶起刘玺武。
刘弗陵——此刻的刘武,在慧净的搀扶下,一步一顿,缓缓迈过了那道巨大的、刻满岁月痕迹的少林寺山门门槛。
当他的脚步踏上寺内平整的青石地面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瞬间包裹了他。寺内庄严肃穆的气息远比山门外更加浓郁。古木参天,殿宇巍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烛味和一种沉淀了千年的宁静。偶尔有穿着各色僧衣的僧人走过,步履沉稳,目不斜视,身上带着或强或弱的气息,显然都身怀武艺。
这就是少林寺!天龙世界的武学圣地!
他贪婪地呼吸着这陌生的空气,感受着脚下大地的坚实。屈辱、绝望暂时被抛在身后。新的身份,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就在这里开始!
他被慧净搀扶着,走过几重殿宇的回廊。最终,来到寺内西北角一处相对僻静的院落。院门上的木牌写着三个字:杂役院。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cAc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