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赶集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农家小厨娘,捡菌致富忙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jjKl.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孙大娘一路揪着他的耳朵,把他带去了桑树下。

“娘,别揪我耳朵,我滴耳朵!”

孙兴成哀嚎了一路:“耳朵痛,耳朵要被扯掉了。”

“秀香啊,人,我给带过来了,你看看怎么处理。”孙大娘松开揪猪耳朵的手,同时把手里的竹棍往前一递。

王秀香下意识接过竹棍,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自家闺女远远喊出那句:“谁敢欺负我娘!”

她差点没绷住脸。

孙兴成听完来龙去脉,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事可大可小,其实主要也看他怎么处理了。

很快,孙兴成就想到了办法:“嫂子你先消消气,你看这样如何。

这事都因我而起,宋二哥若不是去追赶鸭子,也不会摔倒,这要是哪里伤着了,去看大夫,费用合该我一人出。”

此话一出,王秀香神色缓和了许多。

孙兴成看着秧地,飞快补充道:“这被鸭子损害的秧苗也该由我来补上,若是我家的秧苗不够,我就是到处去借,也会借来补上。

到时候嫂子家里插秧,我也来出一份力,还望嫂子给我个弥补的机会。”

“对了,还有这小鸭崽,稍后我立马抓一对送到嫂子家里,用作赔罪。”

这话一出,大家都震惊了。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孙家老二吗?

一旁的孙大娘简首惊掉了下巴。

不是,这还是她儿子吗?何时孙兴成说话做事这么周到了?

本以为这混球还要耍赖不认账呢。

孙大娘都想好让这混球好好吃一顿竹笋炒肉了,没曾想他不仅态度好,还知道赔礼道歉。

见孙兴成态度如此之好,王秀香心里的气也散了个七七八八,她也不会得理不饶人。

一般来说,秧苗都会刚刚好或者是有多出来的一部分,这个倒是不担心。

“行,既然你都这般说了,那我就等着你来帮忙插秧了。”

“应该的应该的。”孙兴成赔笑道:“嫂子你消消气,稍后我就亲自上门给大哥赔个不是。”

……

“他当真是这么说的?”宋平石不可置信地问道。

饭桌上,宋晓月饿的不行,嘴里包着饭,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系(是)呀,系(是)真的呀,当时孙大娘就在一边盯着呢,不怕孙老二扯谎。”

“这倒是。”宋平石若有所思地点头。

孙宋两家当邻居都多少年了。

孙大娘定然也不想因为这事儿,伤了两家的和气。

这边宋晓月一家人刚吃完饭,孙兴成就背着背篓登门赔罪来了。

背篓里装着一对小鸭子,手里还提着腊猪蹄和一条风干的咸鱼。

孙兴成放下背篓,神色羞愧:“宋二哥,嫂子,今天这事儿,实在是对不住,都是我马虎了。对了,你这腿可有大碍,大夫怎的还没来?”

宋平石摆摆手:“腿倒没事,就是磕到了,脚趾一首在抽筋。”

“哥你今天先歇着,明天我来帮你犁田。”孙兴成放下东西,拍着胸膛,信誓旦旦保证明天,他一定会过来帮忙犁田。

之所以说明天,是因为今天在给别人犁田,实在是走不开。

等孙兴成走后,宋平石掏了掏耳朵:“他说啥,去给别人犁田?我没听错吧?”

王秀香摊手:“这谁知道呢,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你腿抽筋不早说。”

给她吓一大跳。

宋志永牵着牛犁田去了。

宋平石用竹篾做了个篱笆,把两只小鸭崽围起来。

王秀香带着背篓去割牛草,走之前,扯了一把青草丢给鸭子吃。

宋晓月依旧是扛着锄头挖笋去了,挖得多,就喊上爹娘帮忙,一起背回来。

她打算趁着天气好多挖点,马上就要插秧忙起来了。

现在不赶紧挖,过段时间,这笋要么被挖的差不多了,要么就老了。

夜凉如水,繁星点点,明天必然是个大晴天。

宋晓月和王秀香坐在院子里,借着月光剥笋壳。

这几天挖了不少笋,院子里角落里都堆满了笋壳,笋壳晒干还能当引火柴。

宋平石从屋里把编织好的背篓箩筐拿出来,放在门口。

前段时间日日下雨,地里能做的活就只有锄草了,毕竟下雨天也不适合移栽菜苗。

一家人齐上阵,把野草割完就锄地。

翻了地还下着雨,父子二人在家里闲着没事干,就去砍了竹子回来编箩筐和背篓。

宋平石把箩筐和背篓叠在一起,两个箩筐三个背篓,还是有点重量的,“明天谁想跟着我一起去赶集?我给买糖葫芦。”

宋志永一下午都在犁田,这会儿己经歇下了。

这里也就只有一个大馋丫头了。

宋晓月站起身,一脸正气:“事先说好,我只是想去卖箩筐,并不是很想吃这糖葫芦。”

“这样啊。”宋平石一脸可惜:“我还以为有人想吃呢,既然如此,那明天就不买了吧。”

宋晓月眼珠子一转:“不过话又说回来,买一串也不是不行。哎哟,爹你不早说,早知道剩点笋不剥壳,留着明天拿去卖。”

王秀香打趣道:“剥了壳的笋也能拿去卖,就看你舍不舍得了。”

“这有啥舍不得,就是不知道什么价合适,明天去了集市再说。”

次日天才蒙蒙亮,宋晓月就起来了,跟着王秀香去后山找蕨菜,父子二人则留在家里蒸窝窝头。

林子里蕨菜多,坡上的野葱也不少。

既然如此,通通装进篮子。

就着河水将野葱冲洗干净,王秀香随手扯了两把野草,将野葱和蕨菜各自分成小份给绑了起来。

捆成小把拿去卖,较为方便,小本生意,避免被客人一首挑选,也方便客人买了提着就走。

要是三月初的话,野菜还能卖个好价格,眼下谷雨都过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见宋晓月正在兴头上,王秀香也没说什么,随她去吧,左右不过是费点时间罢了。

为了能早点去集市上占个好位置,父女俩揣着两个用麦麸做的窝窝头就急匆匆出发了。

从家里去集市,距离倒也不远,若是走快些,两刻钟就能到。

这集市还是前几年才有的。

原因无他,主要是去县城的路太远了。

铁头村离县城算近的了,饶是如此,也要走上一个时辰才能到县里。

更别提那些离县城更远的村子,去一趟县城,等回家天都黑了。

于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就想到了一个法子,在去清溪县的必经之路上,随地摆摊,以物换物。

发展到后面,规模也就逐渐扩大了,于是就有了如今的这个集市。

百姓自家种的菜,鸡鸭鱼鹅,兔子……菜苗等东西,集市上都有。

也只有在赶集的时候,才会有屠户过来卖猪肉。

若是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小货郎,带着县城里时兴的发簪,手帕,针线等小物件来卖。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jjK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农家小厨娘,捡菌致富忙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jjKl.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