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虽然在大元府的管辖之下,但兴县着实有些掉边,离着大元府城挺远。
从兴县到大元府城,坐马车也要两到三日的时间。
粉条这东西,在兴县卖了一段时间,大元府城的人知道这东西倒不奇怪
但因为江文秀的存货一共就几百斤,能传到大元府城那边的又有多少呢?
不过就是偶尔有亲戚朋友送,或是偶然过来买到了,尝个新鲜罢了。
若不是有心人去知府大人跟前吹了风,恐怕他们连粉条的原料都不知晓。
何谈利国利民?
也就红薯产量高,又好种,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
可兴县的百姓也是这几日江文秀公开了粉条的方子,才知道这东西的原料是红薯。
所以,是谁去知府大人跟前吹的风,己经不需要猜测。
“大人,知府大人既然下了令,恐怕这政绩得分出去一大半。”姚师爷面色凝重。
他说的话还算比较保守。
只要粉条短时间内在整个大元府传播开,谁还管你兴县。
这政绩就得算在府衙头上。
到时候,知府大人上报,他愿意提你李越一笔,都是厚道。他若不愿意,谁知道你李越和江文秀?
李越神色还算淡定,如今这个情况,他和江文秀早有预料。
“姚师爷不用着急,这事我有安排。”
姚师爷这就奇怪了,难道他家大人在府衙还有人?
李越看出他的疑惑,解释道:“我猜到是谁去知府大人那里提的粉条。”
姚师爷自然也看出了这点。
“但粉条说到底也就一个新鲜吃食,能看出潜在的政绩,那这人眼界不会低。且,能看出这点,必然是在知晓了粉条的原料是红薯以后。
要给知府大人传信,知府大人斟酌后再给大人下令,这一来一回也得几日。很可能在夫人刚公布方子之时,这人就立即传了信过去。”
姚师爷越说,脸色越难看。
他这是担心知府大人安插了人在县衙。
“刘县丞?万主簙?”姚师爷低语猜测。
李越打断,“是白家人。”
紧接着把白景轩找他合作的事说了一遍。
姚师爷顿时头痛,这是被白家兄妹记了仇。
哎,眼看这么一个搂政绩的机会,就得拱手让出去。姚师爷也不甘心。
提议道:“大人,知府大人那边需不需要去示好?到时候,多少能沾些边。”
这话说得隐晦,但李越却能听出其中意思。
给知府送重礼,到时候他上报此事,提一提李越的名字,知府大人吃肉,李越好歹喝口汤。
李越低头笑笑,粉条对外说是去年弄出来的,其实前年就弄出来了。
江文秀捂着方子,就是为了要在上任之时弄个大的。
若他只是为了喝口汤,还不如两年前就跟梁夫人那边合作,开粉条作坊赚钱。
现在,银子没赚到,还要拱手把政绩送给知府,怎么可能?
“姚师爷不用担心,早在本官拒绝白景轩的时候,便有了安排。政绩,没人能抢。”李越说得很笃定。
姚师爷跟李越时间不长,不知道李越对官场上的事了解多少?
虽然李越说了这话,他还是担心,“知府大人那边?”
“放心,我会应付。”李越丢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接着吩咐道:“知府大人派来传信的人,好好招待着。明日我写信给知府大人,让他带回府衙交差。”
姚师爷见李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略微放心了一些。
李越晚上跟江文秀说了这事。
江文秀叹道:“不过是看你没有背景罢了。”
像是梁通判那种出身,谁敢抢他的政绩?
“没事,这次的事只要成了,我在京中挂了名,以后便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李越安抚道。
“那白家那边?”江文秀问道。
李越依旧淡定,“跟我们有矛盾的是白家旁支的这对兄妹。但白小姐的事,他们不敢让白家嫡支知晓。而且,白二爷都不认识我,白景轩能在白二爷跟前给我上什么眼药?不过是这次合作没谈成罢了。
白二爷去知府大人面前吹风,一来是觉得我不识趣。二来,给知府大人送个政绩,算是卖个好。说到底,我跟白二爷并无深仇大恨。这次,不过顺手而己。”
江文秀觉得李越说得在理,“行,那我们按计划行事。”
李越柔声道:“不用担心,方家的商队己经在路上。方管事没跟商队一起,带了几个人先行来兴县收货。”
江文秀应道:“好,附近几个村子己经做出了不少成品。还有十多日,想来等商队到兴县,数量应该足够。”
第二日,李越果然写了一封信交给知府大人派过来的人。
知晓这人是知府大人的心腹,也没瞒着,好言好语解释道:“本官一介农户出身,眼界到底不如知府大人。此前也没想到夫人弄出来的这个粉条,竟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有知府大人提醒,实乃本官之幸。本官以为,知府大人说得极是,这种利国利民的事,就该推广。不仅是大元府,整个河东都该推广。”
那人听他一上来就拍知府的马屁,以为也是个善于奉迎的。
又听他后面的话,只觉得这人怕不是个棒槌。还在整个河东推广,你怎么不全国推广?
知府大人要的是推广吗?要的是政绩呀!
但他也不急,只要这李县令点头就行。推广也是一步一步来,反正大元府肯定优先。
等到大元府推广了,知府大人立马上折子,谁能抢功?
于是问道:“大人准备什么时候开始?”
李越脸上露出一抹难色,“实不相瞒,做粉条我也不会,都是夫人在弄。如今我兴县各村的人都排着队来县衙学习,夫人有些忙不过来。”
就当那人以为李越要推脱之时,李越的话头却转了个弯,“但知府大人说这事是好事,那就得尽快。
不如这样,这几日我让夫人尽快将我兴县的村民教会。十日后便开始教府城的人。待府城的人都学会,便由知府大人安排其它县的人去学。”
那人的确看见了村民在县衙学做粉条的盛况,也没多说。
十日,这个回去让知府大人定夺。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