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6章 商队离开

小说: 二嫁逆袭   作者:采云
求书网 更新最快! 二嫁逆袭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传信那人离开大兴县的时候,江文秀让丁荷花准备了不少礼物,其中,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那人本以为这一趟会遇到诸多推脱、阻碍。没想到不仅顺利,还得了这么一笔银子。

回到府衙,把兴县的实情说了。

赵知府听说兴县的县衙每日人满为患,觉得李越定在十日后,倒也合理。

毕竟兴县那么多人等着学呢,他总不好让兴县停了,府城的人先学吧?

那不得被兴县百姓骂死,兴县也是他的管辖。

关键能教的也就只得李县令的夫人,李家也抽不出人手到府城来教。

那便只能等十日后。

这个时间他也等得起,关键是,他打过了招呼,李越想要越过他上折子,不可能。

李越也不会递折子上去。

他又不傻,赵知府敢明抢,必然也是做了准备。

赵知府现在就看他是懂事,还是不懂事?

懂事就乖乖奉上,不懂事,必定给他按下来,以后的日子更难过。

在赵知府看来,李越这个新任的兴县县令还是懂事的。

本来说的是十日,结果还不等他算着时间去催,李越就提前一日遣了姚师爷到府衙来说这事。

把李越的信交给赵知府,这才恭敬道:“县令夫人连着一个月忙碌,如今身子不是太好。县令大人本想遣了夫人身边的丫鬟来府衙教人做粉条。

但那丫鬟年纪小,也是来了兴县才开始跟着夫人学做粉条。这粉条的步骤又多,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成不了。

县令大人知晓知府大人对此事重视,和夫人商议一番,还是决定由夫人亲自来教。只是,夫人如今不宜奔波,县令大人便想恳请大人,能否把学做粉条的人送去兴县?”

赵知府凭着为官多年的首觉,觉得李越是在拖延。

但李越又没说不教,人送去了兴县,难道他还能拖?

不可能说她夫人起不了床吧?

但兴县的人都会了,他的人去打听一番便知晓方子。

他有些看不透这李县令的做法。

心里有疑问,便问了出来,“听说李县令的夫人挺年轻的,怎么年纪轻轻身体就不好了?”

姚师爷心里鄙夷,天天忙着教人做粉条,你来试试?

但面上还是恭敬回道:“知府大人有所不知,县令大人还未科考之时,住在乡下。县令夫人那时怀着孩子掉进了河里,大夫花了大力气才将人救回来。那之后,县令夫人身子便一首不大好。”

赵知府心道,原来如此。

他打听来的消息,这李越三十了,他夫人比他年轻许多,但两人却没儿子。原来是因为他夫人身子不行。

这样也解释得通。

当然,更让赵知府安心的是,李越绝没有可能越过他递折子上去。

“既如此,待本官安排了人便送去兴县。到时候就得麻烦李县令和夫人了。告诉李县令,他的功劳,本官会记得。”

姚师爷知道,这就是场面话。

记得和记一笔是两个意思。

事情成了后,如何报上去,全凭赵知府高兴。

等到姚师爷回到兴县,方管事也带着人到了。

方家的商队还在后面。

方管事先带着人过来收粉条。

虽然这次是受了李越两口子的委托,但商队也不能不赚银子。

因此,从梁州府过来,会带些货在兴县出。

至于粉条,方管事一点不担心销路。

此前,江文秀那庄子做的粉条哪去了?

江文秀不可能不先试水,就笃定李越能凭粉条搞到政绩。

此前的粉条,江文秀送礼送了一部分出去,大部分由方家商队去年带去了蜀地、湖广、江南等地。

一个地方出的货不多,但反响相当不错。

方管事本还想着今年继续跟江文秀定粉条来着,结果,来了这么一出。

李越先把附近村子的村长找来,询问了一下各村如今都有多少存货。

然后便让方管事的人跟着各村长去村子里收粉条。他还特意遣了衙役去帮忙。

如此,方管事一行人收货相当顺利。

收货的价格肯定不能按五十文来算。这次是按三十五文来算的。

村民大概能有十七到十八文的利润。

这是头一批出去的货,此后,随着粉条在整个大元府推广,价格肯定会降。

江文秀预计,等到粉条多了,利润可能会降到一斤五文左右。

五日后,知府安排过来学做粉条的妇人到了兴县。

一共有二十人,都是大元府城周边村子的。

江文秀亲自接待了这些村妇,又让春杏好吃好喝安排着。

春杏是个聪明的,“各位姐姐、婶子,夫人体恤大家舟车劳顿,安排大家休息两日,后日开始教大家做粉条。”

这些村妇见江文秀如此温和,她的丫鬟也是和颜悦色的,又安排了这么好的住处和吃食。

招待她们的糕点,她们以前可舍不得买。

她们能有什么意见?

赵知府安排跟过来的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也就两日。

两日后,江文秀果然没有再推托,开始教她们做粉条。

这会儿,江文秀己经不慌了。

方管事收粉条己经收得差不多,方家的商队也到了兴县。把梁州府带过的货出一批,马上就出发去京城。

不过,方管事对外可不是说去京城。

有人问他,“你们这些粉条带去哪里?”

他便笑呵呵地回道:“江南。去年,李县令送了些粉条给我做年礼,我分了一些给我一个江南那边做生意的朋友。他想做这个生意。

不过,当时李夫人没打算做这个生意,我那朋友还遗憾。正好,今年李县令写信给我,说兴县有粉条,我便来了。”

他说去江南,也不是假的。

方家现在发展起来了,有了自己的商队。这次就是方家的商队去京城。

但梁州府城几家合伙的商队,方家也有份,半月后还要来兴县收粉条,然后去江南。

听说商队去江南,有心人便没怎么上心。

只觉得李县令还真是个好官。没少为百姓打算。

江文秀教大元府城的人做粉条,教得极细致。每一个步骤都要教上好几遍,生怕村妇们听不懂。

如此,进度便有些慢。

等到这一批妇人学完,己经是八日后。

此时,方家的商队己经离开兴县五日了。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二嫁逆袭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